英國劍橋——風景如畫的劍橋大學城東南附近,ARM控股總部坐落在一片片的綠地之中。三棟建筑組成的規(guī)模不大的園區(qū)和周圍的環(huán)境都無法讓人聯(lián)想到這就是蓬勃發(fā)展的計算技術搖籃。
在多個公開場合,ARM公司的領導者總不忘對芯片行業(yè)的老大哥英特爾進行一下冷嘲熱諷。在他們眼里,英特爾商業(yè)模式老套,其輝煌屬于上個世紀,而ARM公司的商業(yè)模式才是真正“屬于21世紀”的。
這是一家和蘋果公司淵源頗深的英國企業(yè),確切地說,蘋果曾經是ARM公司的早期投資者之一,曾在20世紀80年代末持有該公司30%的股份。
AR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此時奧地利人赫爾曼·豪瑟(Hermann Hauser)在劍橋創(chuàng)立了一家名為Acorn的電腦公司——這是一家規(guī)模不大但卻發(fā)明了一些重要產品的公司,在當時被稱作“英國的蘋果公司”。
那是一個PC革命在全世界風起云涌的時代,在大多數人的記憶里,這個時代屬于IBM、微軟和蘋果,此時,當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正在美國創(chuàng)建微軟和蘋果的時候,歐洲的技術人員還在琢磨如何參與其中。
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部紀錄片加速了這一進程,這部名為《強大的微處理》(The Mighty Micro)的紀錄片向電視觀眾介紹了電腦時代。紀錄片出來之后,英國國內很快掀起了一股PC熱。
后來,BBC決定向受到鼓舞的PC愛好者出售一款價錢合適的英國國產設備。后來Acorn電腦公司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最終贏得了BBC Micro電腦的合同,這是一款英國版的Apple II。Micro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Acorn預計銷售12萬臺,結果卻賣出了150萬臺。
當再次上演這一幕的機會來臨時,一群年輕的工程師決定設計一種能夠充當下一代機器的數字中樞的處理器。這種芯片基于“精簡指令集計算”(即RISC),這是一種強調簡潔和效率的方法。他們把它叫做Acorn RISC Machine(后來更名為Advanced RISC Machine),簡稱ARM。
不過,Acorn公司卻并沒有最終像蘋果那樣幸運,由于經營不善,該公司此后陷入危機。零部件短缺危及公司運轉,客戶開始取消訂單。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Acorn已經不止一次地陷于破產境地。
然而就在此時,蘋果公司突然出現(xiàn)了。當時是Acorn公司競爭對手蘋果公司正在為Newton手提電腦尋找芯片。Acorn需要錢,蘋果公司需要芯片。
于是在1990年,Acorn拆分出ARM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而蘋果公司則出資300萬美元買下了其中30%的股份(隨后若干年里,蘋果逐漸拋售了這些股份)。
在ARM成立之初的好幾年,這家公司都在低落的情緒中度過,但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芬蘭手機制造商諾基亞的異軍突起,ARM在諾基亞的新型數字手機中贏得了一席之地,并借助手機市場的爆發(fā)開始壯大。
20世紀90年代初,許多技術名人對ARM專注于微型低功率芯片,而不是受大競爭對手青睞的、更強大的設計的做法不屑一顧。時任競爭對手硅谷圖形公司(Silicon Graphics)董事長的吉姆·克拉克(Jim Clark)稱ARM的技術是“小玩意兒”。
那并不是一個屬于手機芯片的時代,此時,桌面PC依舊是世界IT產業(yè)的核心,與此相對應的是,PC芯片產業(yè)的佼佼者英特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世界芯片產業(yè)的霸主,憑借和微軟精心建立的Wintel聯(lián)盟(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加上Intel的芯片),英特爾長期主宰著世界IT產業(yè)格局。
和老大哥英特爾比,ARM只能算小兄弟。
英特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曾預言,晶體管的密度每過18個月就會翻一番,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
而英特爾正是摩爾定律最好的證明者,每過一段時間,英特爾的芯片總會更新?lián)Q代,運算速度大幅提升,功能越來越強大。全世界的PC機也隨著英特爾的進化進入奔騰1、奔騰2、奔騰3……的時代。憑借著在PC領域的壟斷地位,英特爾隨著世界PC市場的發(fā)展迅速膨脹。
“如果在英特爾看來,我們的產品線處于英特爾產品線的‘低端’部分?!盇RM公司總裁都德·布朗對本書作者說道,和英特爾那些售價50美元到上千美元不等的昂貴芯片相比,采用ARM技術的芯片售價相當低廉,即使最貴的ARM芯片也僅相當于英特爾的中檔芯片,“我們永遠不會和英特爾的高端芯片產品去競爭。” 都德·布朗補充道。
但ARM這家來自于英國的芯片“黑馬”卻用自己的一套商業(yè)規(guī)則讓老大哥英特爾頭疼不已。這家公司的最大特點在于,ARM本身不直接從事芯片生產,而是依靠轉讓設計許可由合作公司生產各具特色的芯片,世界各大半導體生產商從ARM公司購買其設計的 ARM 微處理器核,根據各自不同的應用領域,加入適當的外圍電路,從而形成自己的 ARM 微處理器芯片進入市場。
多年來,ARM將眾多IC設計公司從核心處理器電路設計的煩惱中解脫出來,靈活、方便的IP核應用于各類芯片設計中,節(jié)省了IC設計時間和成本,促進了IC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目前,全世界有幾十家大的半導體公司都使用 ARM 公司的授權,因此既使得 ARM 技術獲得更多的第三方工具、制造、軟件的支持,又使整個系統(tǒng)成本降低,使產品更容易進入市場被消費者所接受,更具有競爭力。
讓ARM公司聲名鵲起還有一個重要事件,那就是關于蘋果可能收購ARM公司的傳言。2010年6月份,市場再次傳出關于蘋果可能以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的消息,此后ARM公司的股票在一天之內暴漲了32%。
“這(收購ARM)就像往火盆里扔錢,沒有任何意義?!盇RM首席執(zhí)行官沃倫·伊斯特(Warren East)在第一時間趕緊出來辟謠,“收購ARM沒有任何經濟學意義。如果有人要收購ARM, 唯一的目的就是扼殺競爭?!?/p>
在智能手機市場,蘋果主要的競爭對手,包括諾基亞、RIM、HTC等使用的均是經過ARM IP再次設計的芯片,而未來最有可能威脅蘋果的,Google的Android平臺也同樣是基于ARM架構。因此,如果蘋果成功收購ARM,將從根基上徹底顛覆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
事實上,熟悉ARM公司業(yè)務模式的人會很快對蘋果收購ARM的傳言微微一笑,因為ARM公司的業(yè)務模式決定著,一旦蘋果真的收購ARM,將成為所有使用ARM芯片的廠商的敵人,并扼殺這家企業(yè)的經營效益。
伊斯特表示,公司客戶能夠分享ARM的研發(fā)成果,并能夠從該公司的芯片設計能力中受益,ARM的芯片設計能力要比英特爾更為高效。他說,讓多家公司使用研發(fā)成果,要比蘋果一家公司獨享這種成果產生更多的回報。
“我們的贏利模式主要有兩塊,一塊是一次性的對外知識產權收入,另外一塊就是版稅(客戶每生產一塊芯片就要向ARM交提成)?!盇RM公司總裁都德·布朗告訴本書作者,這種盈利模式看上去很像圖書的出版業(yè)。
由于收費低廉,ARM整體營收一直較小,目前ARM一年的年收入仍然徘徊在6億美元左右。但10多年過去,它培養(yǎng)了一個遠比PC市場更龐大的陣營,如山寨手機。按照蘋果的商業(yè)模式,一旦收購成功很可能停止ARM的對外授權。那將斷絕全球ARM陣營處理器企業(yè)的活路,并直接影響下游手機企業(yè)的生存,對通信市場來說無疑是場災難。
不過,這則傳言仍然撓中了蘋果的一個癢處:對于蘋果來說,ARM確實很重要。在下面一節(jié),我們將介紹ARM是如何幫助蘋果設計iPhone的芯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