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二 如果我們會吃飯,我們就能成佛

如果會吃飯,你就會成佛 作者:馬明博


 

明海

大家看了這個題目以后,一定會覺得明海太聳人聽聞了。其實吃飯也不容易。《大珠慧海禪師語錄》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有學(xué)人問:“禪師,你還修行嗎?”大珠說:“我修行?!庇謫枺骸霸趺葱扪剑俊彼f:“饑來吃飯困來眠。”這個人覺得很奇怪,說:“一切人都是這樣,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為什么別人不是修行,而你是在修行呢?”禪師講:“這是因為他們吃飯的時候千般計較,睡覺的時候萬般思索?!?/p>

所以,會不會吃飯,關(guān)鍵就在于此。

我們是怎么吃飯的呢?來反照一下,當你在吃飯的時候,你真的是在吃飯嗎?你說你在吃飯,應(yīng)該說你的身體在吃飯,你的心也在吃飯嗎?你吃飯的時候,你心里可能還惦記著剛剛發(fā)生的某一件事,上午領(lǐng)導(dǎo)批評你了,或者你還在琢磨昨天遇到的問題,這就是你的心在牽掛著過去。這種牽掛可能是很明顯的念頭,也可能是不明顯的深層次的心意識。吃飯的時候,你也有可能在想今天下午有什么活動,明天要到什么地方去,你的心在期盼未來。還有可能在想,這個菜不好吃,那個菜好吃,你是在分別你眼前的飯菜。所以,你的生命在吃飯的時候是分裂的,你的身口意在吃飯的時候是分裂的,沒有統(tǒng)一起來,就像我的師父凈慧禪師說的那樣:“你不是在吃飯,你是在吃分別!”吃飯的時候,我們的心或者是在追憶過去,或者是在期盼未來,嘴在嚼動,可心卻在別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吃飯時的心態(tài)。我所說的不會吃飯,指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

我們吃飯的時候,沒有能夠保持正念,我們的心流失了,流失在過去,流失在未來,或者流失于對當前外境的分別上了。吃飯就是吃飯,要保持正念,以正念來吃飯,過去的一切事情,未來要發(fā)生的事情,以及飯菜的好壞,你都把它徹底地放下,無所掛礙。這個時候,說你在吃飯都是多余的,因為此時你的整個生命是心境交融的。境是飯,心是心態(tài)。你吃得很專注,很專心,所有其他的事你都不想;同時你吃得很明了,你對你當前的生命狀態(tài)很清楚,就像有一盞明燈照耀著一樣。這是你的心在觀照,所以說專注就是定,明了就是慧。你專注地吃,明了地吃,就是定慧等持地吃飯。

我講趙州禪師的一個故事。趙州禪師活了一百二十歲,年歲一大,牙齒就掉了。有一個徒弟是地方長官,他問:“師父,您還有幾顆牙齒?”禪師說:“只有一顆了?!薄澳悄趺闯燥垼俊倍U師說:“下下咬著?!彼先思抑挥幸活w牙齒,每咬一下都不會空過,都能下下咬著。這個對答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禪師在吃飯的時候,他的心這樣專注、這樣明了,他的心一下也沒從他當下所做的事情上跑出去,一下也沒有開小差,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也許有人會說,我吃飯沒有去想別的,我邊吃飯邊想著我要去打坐,我要去念經(jīng),我要去度眾生,這好不好呢?我的體會是:如果你能以正念來吃飯,你就是在打坐、在念經(jīng);如果你能以正念來吃飯,你就是在度眾生。在廣大無邊的法界里,吃飯看起來是一件小事,是一件孤立的事情,但是我要說,當你吃飯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你的這個事件之中,所以只要你能專注明了地吃飯,你就是在度眾生,就是在供養(yǎng)諸佛。

我們早晨、中午吃飯之前要供養(yǎng)三寶,佛會不會來吃我們的飯呢?佛會來吃,不過佛會說:“你好好吃吧,你吃就是我吃?!比绻覀円匀康纳硇膩沓燥?,那我們就是在替諸佛菩薩吃這頓飯。這頓飯里有整個法界,所有的因緣,包括我們生命覺醒的因緣,以及所有眾生的關(guān)系,都在這頓飯里面。如果我們要仔細分析的話,那簡直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怎么說也說不完了。

簡單來說,米飯要靠炊事員煮熟,稻米要靠農(nóng)民耕種;稻谷的成長不僅需要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還要有陽光雨露、土地肥料、農(nóng)機農(nóng)藥等種種因緣的成就,稻谷收成了還要加工,賣米買米還要汽車,汽車要有公路,公路要有交通警察,交通警察又涉及到政府的管理……這樣觀察、思維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件事物當中都包涵著整個法界,即使在一粒小微塵里也有整個三千大千世界。

經(jīng)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看起來并不一定會吃飯,并不是每一頓飯都能吃好。吃飯是這樣,那么生活中其他的每一件事情,我們又是怎樣呢?我要說,我們不會吃飯,同樣地,我們不會走路,不會睡覺,不會看,不會聽,不會說……

實際上,生活中的每一個活動、每一件小事,我們的生命所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分裂、牽掛、混亂與執(zhí)著,因此我們的人生就有種種苦惱。我們生活在幻象里面,生活在執(zhí)著的假相里面。那么,怎么才能夠體會到禪的喜悅,使我們生活得真實,生活得美好呢?我的師父凈慧禪師經(jīng)常這樣指導(dǎo)我們:“安住當下。”安住當下,把握當下,我們要學(xué)會讓我們的心安住在當下,讓我們的生命成為一個統(tǒng)一體。

“當下”這個概念,是超越時空的。它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更不是現(xiàn)在?!督饎偨?jīng)》上講“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個“現(xiàn)在心”,是指對現(xiàn)前外境所產(chǎn)生的分別心與執(zhí)著心,而“當下”是超越這一切的。當你的心離開了當下,流失到別處去了,那你的生命就流轉(zhuǎn)了,輪回了,你就是眾生。當你的心能夠安住于當下,你的心能夠?qū)W?、集中、明了、統(tǒng)一,那你就是覺醒,那你在這一刻就是佛,就超越了生命的局限。把握當下的意義,就是要讓你的生命永遠是這一刻,使你的心凝聚起來,統(tǒng)一起來。

佛陀講人生是苦的,只有痛苦和煩惱。而當我們一旦覺悟了,當下就能獲得禪悅法喜,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安樂。所以,我們不是從生活之外去尋找禪,去體證禪,而是生活本身就是禪。怎么樣使生活本身就是禪呢?要讓生活由煩惱、執(zhí)著、痛苦,轉(zhuǎn)變成覺醒、清涼、法喜,我覺得,就應(yīng)該融入生活,徹底地融入生活,讓你的身口意去專注地體味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如果這樣去體味,生活會變得很美好。

只要我們用心地去體味,把自己完全統(tǒng)一地融入到生活里面,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每一件事情都很美好。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輕易地放過每一件小事,而放過往往都是不自覺的,都是為妄想煩惱所牽引,而忽視了、放過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想起來真是對我們生命的褻瀆?。?/p>

所以,吃飯就是吃飯,你就安住在吃飯之中;走路就是走路,你就安住在走路之中;睡覺就是睡覺,你就安住在睡覺之中;做事就是做事,你就安住在你的責任與義務(wù)之中。成佛就是從你的生活開始的,從你自己所處的因緣、從你的位置開始,安住于此,你就能成佛。正如太虛大師說的那樣:“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xiàn)實?!?/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