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張維迎則不屈不撓地抓住產權問題不放,是因為他通過新的理論體系,發(fā)現(xiàn)把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理解為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并不完全正確,而把企業(yè)理解為一組契約,把企業(yè)所有權分解為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更能解釋交易費用、委托、代理關系等經濟現(xiàn)象。在新的理論框架下,張維迎成功解釋了國有企業(yè)為什么不可救藥。
有評論認為,張維迎對自己的理論有一種罕見的自信。當論及“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不講信用,股市瘋狂做假,他喜歡說“有人總懷疑老祖宗的基因有問題,我看是自己吃錯了藥”。
但是,張維迎的理論很難在這個“公有制”國家受到認可。今天,當你看到“烏有之鄉(xiāng)”等網站大贊林毅夫等人是愛國經濟學家,而批評張維迎不愛國,因為他“沒有好好讀過《資本論》,沒有好好背過《毛主席語錄》,沒有好好參觀過他老家旁邊的革命圣地延安,也沒有好好學習過'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就可見一斑。
今天看來,在這場辯論中,林毅夫回避了“產權”問題。追溯一下林毅夫的求學經歷,再對比一下他回到內地之后的理論建樹和政策理論,會發(fā)現(xiàn)一些頗值得玩味的東西。林毅夫留學于美國的經濟學重鎮(zhèn)芝加哥大學??梢哉f,廣為人知的“芝加哥經濟學派”的核心宗旨便是“小政府+大市場+徹底的私有產權”。這一點我們在第三章會詳細介紹。
照常理而言,身為“芝加哥經濟學派”的嫡傳弟子,林毅夫本該對中國經濟改革持偏重于以私有化為核心的改革方案。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中國經濟改革所面臨的最核心的兩個議題之一的國有企業(yè)改革(另外一個是農村經濟改革)中,林毅夫不僅不是私有化的倡導者,而且還回避產權問題,自然會與張維迎等堅持國有企業(yè)、土地私有化主張的學者發(fā)生較為激烈的理論沖突。
不過即便如此,這一場“內戰(zhàn)”,讓整個中國經濟學界第一次領略了CCER這個新銳思想學術群體的威力。但最迷人之處是CCER內部獨立、自由、進取的學術氣氛,它使國內許多派系林立、學閥氣足的機構自嘆不如。
該中心的宣傳資料稱,因為這場辯論,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從此走到了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最前沿,其學界地位就此鑄成。
在林、張大辯論的這一年,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們在中國經濟的各個研究領域頻頻出擊。張維迎的專著《企業(yè)的企業(yè)家--契約理論》出版,成了國內文獻引征次數最多的經濟學論著;易綱的《中國的貨幣供求與通貨膨脹》,利用模型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傳導機制進行了完整分析;周其仁把中國農村改革看做是圍繞著產權重建展開的制度變遷和制度創(chuàng)新,以一篇《中國農村改革:國家和所有權關系的變化》開始了他CCER的學術道路;還有海聞對國際貿易新理論的研究、張帆對規(guī)制理論的研究、余明德對人力資本的研究……①
除了這次辯論外,2000年,國內治理通貨緊縮越來越緊迫,林毅夫、易綱以及后來加入的宋國青就此問題展開了一場深入持久的辯論。這場政策爭論的影響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政府對目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分析。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對于推動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它今后還會起更大的作用,它10年的歷史已經使得中國經濟學從很落后的狀態(tài)逐漸地趕上來了,出現(xiàn)了很多很不錯的人才,我相信再往前走10年,我們有可能能夠和世界經濟學并駕齊驅了?!敝洕鷮W家茅于軾曾經這樣評價。
如今,一場全球經濟危機讓大多數人陷入“國進民退”等現(xiàn)象的思考,而前人當年的辯論正是過去和當下有關國有企業(yè)改革現(xiàn)狀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