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中主張“雖愚夫愚婦可以知焉”和“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中國哲學(xué)總體上可以說是通俗而不淺薄,看似乎易,實則艱深。
《周易·系辭下傳》中說:“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這里的“同歸”與“一致”就是中國哲學(xué)的特質(zhì)。中國哲學(xué)是“內(nèi)圣外王”,是仁者愛人,是止于至善;中國哲學(xué)是中庸之道,是以人為本、以人性為本;中國哲學(xué)也是以德為本、以道為體;中國哲學(xué)更是以理為經(jīng),陰陽互補,崇尚和諧,天人合一。
三、修正哲學(xué)本源之一:《周易》
《周易》并不完全是宣揚占卜的書,也不完全是宣揚迷信的書,而是充滿唯物辯證法的哲學(xué)教科書?!吨芤住肥侵腥A文化群經(jīng)之首,是經(jīng)典中的元典,是中國文化的母親河。《周易》的思維模式、人生哲學(xué)、象數(shù)理論等是修正哲學(xué)的智慧本源之一。
天地之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如果無法把握變化的規(guī)律和方向,則將時時刻刻生活在不安與恐懼之中?!吨芤住芬粫?,由其書名可知,是周朝有關(guān)“變化”的著作?!吨芤住肥亲兓軐W(xué)。
古代圣人制作這一部經(jīng)典,目的是:“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周易·系辭下傳》),希望能夠了解天下人的心意,使大家和衷共濟;能夠成就天下人的事業(yè),使大家安居樂業(yè);能夠決斷天下人的疑惑,使大家充滿信心。
《周易》是修正哲學(xué)最為重要的智慧本源之一。
我在十六七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到離通化幾十里外的鄉(xiāng)下給人家做家具。到了他家,見到一位老人,盡管瘦得皮包骨頭,但也能感覺到他并不是一位普通的農(nóng)民,渾身散發(fā)出一種儒雅風度。
我發(fā)現(xiàn)父親和那位老人越談越近乎,偶爾能聽到他們兩人在談什么“陰陽魚”、“太極圖” 到了晚上,父親把我喊了過去,老人拉上窗簾,從炕席底下拿出一本線裝書來,這本書就是《周易》。
父親對《周易》也有所了解,他做土木工程一輩子,對“過分”和“不及”最為敏感。他教我做第一件木工活兒,講“卯”和“榫”關(guān)系時就曾說過: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最好的手藝人就是要做出“致中和”的活計來。原來,他們兩人彼此都認為是遇到了知音,所以才會談得那么熱乎。
后來,父親告訴我,這個老人當年在通化是個名人,是清軍入關(guān)后留守東北看護龍興祖墳的皇族后裔。據(jù)老人講,他研究《周易》是從日本回國到通化后,得到了玉皇山一位老道士的真?zhèn)?。父親說,這個老人是真有學(xué)問,才把我招呼過去聽他講《周易》的。
那位老人開宗明義就對我說:“《周易》絕不是迷信,是比馬克思還早的唯物主義。只有把《周易》研究透了的人,才知道,古人用《周易》占卜是探求政治、軍事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用以富國強兵。后來拿《周易》算命、求財,那是讓瞎子們混飯吃用的?!?/p>
這位老人就是我學(xué)《周易》的啟蒙老師。他所說的《周易》是唯物主義這一點,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正是聽了他講的“太極圖”和“陰陽八卦”,我才對《周易》有了初始的了解。
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讓這個中國最古老的學(xué)說能夠延續(xù)幾千年,讓人們在那種壓抑的政治氣氛里,拉起窗簾偷偷地講述?玉皇山的那位老道士把《周易》傳授給那位老人,而老人又在那天晚上講給我聽,這不就是“薪火相傳”嗎?
我們都知道,被稱作“萬世師表”的孔子是50歲才學(xué)《周易》。應(yīng)當說,在學(xué)《周易》之前,孔子周游列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屢遭失敗。后來,他在魯國教書辦學(xué),也只是一個教書先生而已??墒?,自從他學(xué)習了《周易》,對于人生,對于社會,對于歷史的認識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甚至有人說,孔子學(xué)《周易》后產(chǎn)生了“龍變”。就是說,通過學(xué)《周易》,他從一個普通的教書先生變成了“至圣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