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很多人為了賺更多的錢,每天不停地忙碌,就像車輪一樣,日復(fù)一日不停地旋轉(zhuǎn)。但是因為轉(zhuǎn)得太快了,就忽略了路邊的風景。即使賺到了錢,也失去了快樂。人活一世,我們又何必“用浮名絆此身”呢?恬淡而不平庸,穩(wěn)重而不浮華躁動,寧靜和深沉也同樣是積極向上的人生。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成就夢想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單純是追求財富,卓越人士應(yīng)該把事業(yè)看得神圣,把名利看得很輕。
心靈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淡泊名利和不尚浮華是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一個人如果想要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決不能以追求名利為目的,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醉心于爭名奪利之中,很容易得不償失,功虧一簣。古人云,“只管耕耘,莫問前程”,你擁有這份灑脫,也就握住了一把成功的鑰匙。
錢鐘書先生曾告誡年輕人:“名利和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輕人需要的是充實思想,要多層次、多方位去思維。”
一個人要做到淡泊,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從容的步履,拋開外物,認認真真地去思考,實實在在地去做事。當自己創(chuàng)造的價值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時,名利自然來,人生也更豐盈。
三、孝為人之本,能養(yǎng)不算孝
《大戴禮記·曾子大孝》中說:“夫孝者,天下之大經(jīng)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諸后世,而無朝夕?!薄靶ⅰ笔侵腥A傳統(tǒng)倫理的核心觀念與特色,也是中華傳統(tǒng)倫理體系的根基與諸德之首,即“百善孝為先”。“孝”是天地最終極的理念之一,也是世界上一切道德的根本。
何為孝?《爾雅·釋訓(xùn)》中對孝的解釋是“善事父母為孝”?!墩f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痹S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這個解釋是以“孝”的小篆字形為依據(jù)的?!靶ⅰ钡墓盼淖中闻c“善事父母”之義完全吻合,因而孝被看做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德行。
隋文帝曾下詔:“君子立身,雖云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道德要求和做人的基本準則,是中華民族自然情感的積淀和升華。
《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中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奔础靶ⅰ笔且磺械滦械母?,是教化的源泉。
《孝經(jīng)·三才章》中說:“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p>
在中國歷史上,漢代“以孝治天下”。漢文帝劉恒,以仁孝聞名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為世人樹立了盡孝的表率。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必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漢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緹縈救父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那個時代。緹縈的父親淳于意是個太倉令,因為得罪了一個富商被判受“肉刑”。緹縈便上書給漢文帝陳述利害,并愿進宮為奴,代父受罰。漢文帝被她的孝心所感動,查明真相后放了她的父親。
漢武帝也十分重視孝道。當時天下皆誦《孝經(jīng)》,選吏遵循孝悌這一評價標準,實行“舉孝廉”的用人制度;還在法律上規(guī)定不孝者不得入仕,法律規(guī)定制裁不孝的行為,并對天下的孝子進行賞賜。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孝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增廣賢文》中有言:“百善孝為先?!?/p>
儒家把“孝親”視為萬事之本。孝在本質(zhì)上就是內(nèi)心的原善,是子女對父母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是血緣家庭的親子之愛,是仁愛的起點。正如孟子所說,“仁之實,事親是也”。孝表現(xiàn)了人內(nèi)心最真切的情懷。
魯迅早年遭遇家庭變故,父親突發(fā)大病,一病不起。身為長子的魯迅,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主動承擔起典當物品和為父親請醫(yī)買藥等雜務(wù),有好幾年,魯迅幾乎每天都要往返于當鋪和藥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