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供奉御藥同仁堂(4)

國寶同仁堂 作者:邊東子


皇帝、后妃雖號稱“龍體”、“鳳身”,卻免不了“圣躬違和”、“鳳體欠安”。因此,供奉御藥的方式,也因保養(yǎng)“龍鳳之軀”的需要和病情的輕重緩急有所不同。

據(jù)清朝太醫(yī)院檔案記載:宮廷要求同仁堂每三個月進貨一次,這是“定時供奉”。所進藥材,必須是產(chǎn)地地道、挑選干凈的頂級藥材。丸散膏丹等成藥,必須按宮廷的處方工藝制造,要求質(zhì)效兼優(yōu)。

第二種供奉方式是“票傳交進”,每逢宮內(nèi)有特殊需要,如皇帝要出巡或游獵,御藥房會“票傳”同仁堂。同仁堂必須按照御藥房的要求,在指定時間內(nèi)備足所需藥品,送往御藥房或指定地點。清代檔案中就記載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秋季,乾隆赴熱河圍獵,需要帶咀片丸散等“隨圍藥物”。由于御藥房藥品不全,便“票傳”同仁堂,限期送到。傳票內(nèi)有細藥牛黃、冰片、麝香、朱砂、雄黃、犀角面等七種;有普通地道藥材二十七種,如茯苓、甘草、菊花、當歸、枳殼等。還有中成藥三十四種,如仙藥茶、藿香正氣丸、六味地黃丸、虎骨木瓜丸、麥味地黃丸等。傳票上每種藥的量都不是很大,如牛黃、冰片、麝香、朱砂、雄黃等,都是五錢,茯苓、蘇葉等普通藥材也都在一到兩斤之間,說明這些藥只是供皇帝等地位極高、極顯貴的人使用的。有意思的是,傳票中居然還有“西紙二刀、筆二支、墨一錠”,估計是供書寫病案或藥方之用。

在同仁堂將所有藥材全部交齊,一切辦備后形成的粘單上,有“存案可也”的批語,說明同仁堂已經(jīng)圓滿完成了任務,可以存案歸檔了。

“康乾盛世”之后,大清王朝逐漸走入了內(nèi)憂外患的衰落時期。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英國軍隊侵襲廣東沿海,沙角、大角炮臺陷落。正月初八,清政府對英宣戰(zhàn)。二月初五,虎門失陷,廣州門戶洞開。八月二十一日,英軍艦船攻破福建廈門,占據(jù)鼓浪嶼,然后又北進浙江。此時,道光皇帝卻躲在圓明園因心體疲憊、焦慮萬分,正急需同仁堂送去的藥品為他鎮(zhèn)驚安神,消除煩悶。從七月到九月,同仁堂按御藥房的要求,向圓明園藥房供給茯苓、當歸等藥材一百七十多味,共二百多斤。同仁堂的藥能治道光皇帝的病,道光皇帝卻拿不出對付外國入侵的良策。第二年,他簽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供奉御藥的另一種方式,叫作“遴選藥味”。史有記載,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八日,同仁堂來了兩位御藥房的官員,一位是掌稿筆帖式廷璜,另一位是副庫掌德祥。他們對其他藥物都不感興趣,只看鹿茸。大查柜就叫伙計把上好鹿茸都拿來,請兩位官員挑選。不想他們看過后,竟埋怨起來:“你們這差是怎么當?shù)??平日里就要你們備齊各種藥味,尤其是參茸之類的名貴藥材,說不定宮里什么時候就要?,F(xiàn)在,我們要的東西連你們同仁堂都沒有,辜負了兩宮皇太后和皇上對你們的恩澤,也害得我們沒法子交差了?!?/p>

大查柜一時摸不著頭腦,只好說:“不知宮里需要什么樣的鹿茸,我們可以去找。”

此言一出,兩位官員更生氣了:“到哪兒去找?誰不知道四月和七月才是鋸茸的時候,這會兒是十一月,哪里去找?欺侮我們不懂行是不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