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把車子停在一邊,李志成和姚大林下車往里走。姚大林說:“這廠子真怪,門衛(wèi)是個老頭不說,腿還有點兒瘸,能管什么事呀?這不形同虛設(shè)嗎?就門口那兩個石獅子,稻草人似的,誰害怕呀!”李志成笑道:“我看那個潘廠長把殘疾的老伯安排在門衛(wèi),不像是叫人害怕的,倒像是叫人尊敬的,可能是這兒的人特別尊老愛幼,或者是這兒民風(fēng)淳樸,沒什么壞人,也可能老伯是廠長的什么親戚吧。”姚大林說:“反正我覺得有點兒怪!”
進了廠區(qū)一看,四周是一圈平房,中間很大的場地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塑料廢品,就像廢品收購站似的,有的東西很臟,可能剛從外面收來,有的很干凈,大約清洗后正在晾曬。李志成拍了照,說:“大量的廢舊塑料堆放在露天場地上,這是不符合固廢安置辦法的,塑料中的有毒成分,會隨著雨水的沖洗而滲透到地下水,另外,東西堆這么多,也沒個看管的,萬一發(fā)生火災(zāi),廢舊塑料燃燒產(chǎn)生的大量有毒氣體,會造成嚴(yán)重的污染危害!”姚大林說:“像這樣的加工廠,應(yīng)該配備烘干設(shè)備,可他們竟然在外面曬干,真會省錢!”
他們走進一個標(biāo)著“清洗車間”的房子,里面一小半的空間堆放著各種廢舊塑料,有幾個婦女在挑揀著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分門別類地堆放著。旁邊有一個水泥砌起來的很大的水池,水池邊放著好幾袋開包的洗衣粉,池里放著很多塑料袋和破損的塑料制品,兩個男的用木棍在池子里鼓搗著,池水里泛著豐富的泡沫。姚大林心里直犯嘀咕:“現(xiàn)在還用這么原始的清洗方式,太寒酸了吧?這個老板真夠摳門!”李志成一邊拍照,一邊尋找水池的排水口。
那兩名男子看到李志成在拍照,警惕地說:“你們在干嗎?你們是干什么的?”姚大林亮了下證件,說:“我們是靈湖市環(huán)保局的,到你們廠里檢查污染情況!”其中一人放下手中的木棍,跑出了車間。姚大林意外地發(fā)現(xiàn),剛才跑出去的那人,他的左手只有三個手指,缺了兩個!李志成找到了那個出水口,讓他吃驚的是,清洗池里的污水,未經(jīng)任何過濾或沉淀,直接通過水池下邊的出口向室外的水溝排放。李志成特地繞到工廠圍墻外面去查看,那條水溝是條死水溝,不跟河流接通,溝里的水是烏黑色的,散發(fā)著刺鼻的臭味。雖說工廠排放的污水沒有危及附近的河流,但污水會污染地下水,還會污染附近的土壤,而且,污水溝的臭味,對幾十米外的住戶絕對是種折磨!
到了造粒車間,里面有幾臺機器正隆隆作響,要大聲說話才能聽得見。幾名工人在不停地忙碌,李志成和姚大林的到來并沒有影響他們的操作。那些廢塑料經(jīng)過人工清洗和曬干后,在這里加熱塑化,冷卻后在一邊的機器里粉碎,再通過另一臺機器加入一些添加劑,嘩嘩流出來的,就成了白色和黑色的顆粒。李志成和姚大林又來到了注塑車間,看到房子里有兩臺機器,塑料粒子通過機器加熱,出來一大塊塑料,經(jīng)過模具擠壓后,變成了一雙雙塑料拖鞋。機器前坐著兩人,一人在按著電鈕,一人把拖鞋從機器上迅速取下,放在邊上的工作臺上,工作臺前有兩名婦女在修剪拖鞋的邊角。
這家廢舊塑料加工廠,雖然設(shè)備和工藝比較落后,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在廢物利用,在“變廢為寶”,盡管這樣生產(chǎn)出來的拖鞋未必符合健康要求,姑且算它是一種加法吧;然而,場地上廢舊塑料的無序堆放,清洗車間內(nèi)未經(jīng)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地表,造粒車間內(nèi)高分貝噪聲對員工健康的影響,注塑車間內(nèi)刺鼻的氣味對員工健康和空氣質(zhì)量的危害,這些無疑是一種減法!從社會效益的角度看,這種加法所獲取的利益,與減法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平衡的,不對稱的,危害明顯要大于收益!可是,如果從這家加工廠的經(jīng)營者和從業(yè)者的角度看,他們會認(rèn)為獲得的更多,因為他們沒有支付處理污染的成本,他們忽視或漠視了加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污染對環(huán)境和員工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