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受命領導研制“兩彈”的任務以后,經反復考慮,認為首先是要組建機構和組織隊伍,這是科學研究方面奠基性的工作,否則,中國底子太薄,又面臨帝國主義封鎖,一切將無從談起。
1956年5月10日,聶榮臻提出了《關于建立中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報告。
他在這份報告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英國、法國等都在大力進行各種導彈的研制工作。
為適應中國國防現(xiàn)代化的需要,必須立即開始導彈的研制與培養(yǎng)技術人才的工作。
要以最大的速度,在幾年內研制成功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導彈。
為此,建議在航委下面設立統(tǒng)一管理導彈研制工作的導彈管理局;建立導彈研究院,以錢學森為院長,盡快開展導彈研制工作;建立自動控制、無線電定位等研究所,加速建立電子元器件研究所。
中央軍委5月26日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這個報告,出席會議的有周恩來、彭德懷等。
周恩來在會上作了重要指示:一、導彈的研究方針是先突破一點,不能等一切條件都具備了,才開始研究和生產。
二、需要的專家和行政干部,同意從工業(yè)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軍隊中抽調。
三、同意組建導彈管理局,由鐘夫翔任局長;同意錢學森為導彈研究院院長。
四、電子技術方面,可以先從培養(yǎng)人才開始,在西安設立軍事通信學院。
會議討論通過了聶榮臻的方案。
周恩來和軍委確定,由聶榮臻全權落實這個方案。
會后聶榮臻要安東等盡快去找總后勤部、空軍、北京軍區(qū)的領導人商量,為導彈研究院尋找院址,以便開展工作。
幾天以后,安東匯報說,各單位領導聽說要搞導彈研究,都很支持。
經過協(xié)商,解放軍一二四療養(yǎng)院、北京軍區(qū)一六療養(yǎng)院、北京空軍四六六醫(yī)院可以撥出來供導彈研究院使用。
聶榮臻聽了很高興。
5月29日,聶榮臻邀請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副總參謀長兼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國家科委副主任范長江、一機部部長黃敬、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等國務院各部委領導33人開會,商量為導彈研究院選調科技骨干的問題。
聶榮臻在會上說,發(fā)展尖端武器迫在眉睫,帝國主義國家封鎖我們,不能指望從他們那里能得到什么東西,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蘇聯(lián)的技術援助,可以爭取,但還沒有落實,中央下了決心要搞,當前急需的是各類人才,請在座各位大力支援,鼎力相助。
陳賡大將首先發(fā)言,明確表示,搞導彈需要集中全國的有關技術力量,才有可能進行下去。
為此,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將抽出6名教授支援航委。
陳賡表示了鮮明的態(tài)度之后,各個部委、科學院都表示盡力支持航委的工作,給航委提供用人方便。
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
會后,包括任新民、屠守鍔、梁守、莊逢甘等在內的數十名高級和中級科技人員,經國務院批準后,很快到正在籌建中的國防部五院報到。
人們從事國防科技的熱情很高,把這看成是無上光榮的事業(yè)。
許多人甚至連調令都沒有收到,接到電話就來報到了。
以后又調入了蔡金濤、黃緯祿、吳朔平、姚桐彬等專家,接收了當年分配的一百多名大學畢業(yè)生,組成了中國發(fā)展導彈事業(yè)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4個多月以后,為了解決五院科技干部奇缺的困難,聶榮臻又建議,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北京工業(yè)學院組建導彈專業(yè),在通信學院、郵電學院、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設置有關導彈的專業(yè)。
建議得到中央批準。
這為日后導彈、火箭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技術力量基礎。
1956年7月,導彈管理局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