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堅持不改的,暫時擱起來,什么時候放毒,再予以批判;三、“有些年老體弱,行將就木”的科學家即使群眾意見很大,也只進行背靠背的批判,不搞面對面的斗爭;四、科研機構進行“文化大革命”運動,要擺事實,講道理,不準打人侮辱人。
“草稿”6月23日上報以后,聶榮臻希望盡快得到批示,使科技界的知識分子免遭厄運。
幾經(jīng)催問,6月27日中央文革辦公室答復說:現(xiàn)在中央很忙,沒有時間討論,可以將文件草稿發(fā)給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到7月5日,各方面的意見基本上都匯總起來了。
“草稿”引起了強烈反響。
大家都表示熱烈擁護。
在所提出的31條意見中,大多是屬于文字表達方面的。
其中有兩條實質(zhì)性的意見:一是,要求擴大無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左派、中派的適用范圍。
二是,希望把“草稿”中(包括標題)提到“自然科學家”的地方,一律改為“自然科學工作者”。
兩條意見,目的都是想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分子,包括進保護對象的范圍之內(nèi)。
聶榮臻非常高興,這正符合他的愿望。
7月5日當天,秘書遵照聶榮臻的指示,以最快的速度,把各方面的意見匯總整理了出來,又起草了一個通知稿:定于7月7日上午9時到釣魚臺賓館15號樓中央文革辦公室所在地,討論修改“草稿”,以便再次上報。
陳伯達7月6日在通知稿上批:“請聶榮臻主持,我這幾天有事,不一定來參加。
大家修改后,我可以來同他們斟酌?!?/p>
當時中央文革已經(jīng)凌駕于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之上,陳伯達不到會,顯然這個會就開不成,開了也不會起什么作用。
7月12日,聶榮臻在打給陳伯達的電話中說,我歷來主張,對老一代的自然科學家,只要他們愛國,不反黨,不反社會主義,就應該充分利用他們的所長。
至于世界觀的改造,慢慢地通過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斗爭,逐步加以改造。
這樣做,對我們的事業(yè)有利。
陳伯達答復:這件事太麻煩,又要定原則,又要進行排隊,弄不好會有很多意見,等等再說吧。
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召開,要制定中央《關于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
聶榮臻再次向陳伯達提出,在上述決定中,加上保護科技界知識分子的內(nèi)容。
他對陳伯達說,你認為麻煩,可以寫得簡明扼要些,只要能起保護知識分子的作用就行。
這次,陳伯達倒是同意了,會上,毛澤東、周恩來等,和當時已調(diào)到中央工作的陶鑄,也支持在“十六條”中,要有保護科學家的條文。
于是,在十一中全會通過的“十六條”里面,專門寫了第十二條,標題是“關于科學家、技術人員和一般工作人員的政策”。
第十二條的全文是:“對于科學家、技術人員和一般工作人員,只要他們是愛國的,是積極工作的,是不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是不里通外國的,在這次運動中,都應該繼續(xù)采取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
對于有貢獻的科學家和科學技術人員,應該加以保護。
對他們的世界觀和作風,可以幫助他們逐步改造?!?/p>
文字雖短,但“草稿”的主要精神都有了。
這使聶榮臻感到欣慰。
7月30日下午,聶榮臻辦公室接到戚本禹來的電話:中央文革想今天下午召開個大會,在會上講講政策,由中國科學院各單位派人參加,叫征求一下聶榮臻的意見。
聶榮臻說,既然是中央文革要向科技人員講政策,那當然好,我同意開。
經(jīng)過緊張的工作,當天晚上在人民大會堂開了有科技人員等7900多人參加的科學口第一次群眾大會,號稱萬人大會。
會議一開始,中央文革主持會議的人就號召大家要當陳勝、吳廣,起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