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辦教育1950年10月,華北軍政大學副教育長陶漢章奉聶榮臻代理總參謀長派遣,到重慶北碚,見到了當時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遞上毛澤東、朱德的親筆信。
信中內容是:中共中央批準了劉伯承的要求,決定委派劉伯承去辦學,從教育與訓練上更好地完成人民解放軍向正規(guī)化、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轉變。
讓他把西南的工作移交給鄧小平、賀龍負責,盡快到北京領導籌建陸軍大學。
劉伯承看完信,高興地說:“古語說得好,‘君命召,不俟駕而行’啊!請你轉告中央和聶老總,我把這里的工作給小平同志和賀龍同志交代一下就走,不久即可到京復命?!?/p>
“建軍必建?!?、“治軍必先治?!笔莿⒉械囊回炛鲝?,劉伯承很坦率地向戰(zhàn)友表示:“我年紀老了,跑不動了,還當啥子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我已經當過四次了,總沒有當好嘛!這次就不要再去當嘍。
我還是去辦學校,搞教育,當教書先生吧!”10月27日,一架客機徐徐降落在北京西郊飛機場的跑道上。
劉伯承步出機艙,朱總司令熱情地向他揮手,他快步走下舷梯,兩位大軍事家的手緊握到了一起。
三談定方針劉伯承到了北京,便投入領導陸軍大學籌委會的緊張工作。
首先要確定校址,劉伯承偕軍訓部長等人實地察看了石景山地區(qū)和西北郊圓明園遺址,覺得前者投資過大,國力有困難,后者是歷史要地,應是教育國人認識帝國主義的侵華史跡,都不適宜。
他考慮到,國家財政經濟狀況還沒有根本好轉,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正在進行,興建一個大型的軍事學院要花很多錢。
但為了培養(yǎng)懂得現代戰(zhàn)爭的干部以支援朝鮮戰(zhàn)場,就得早日開學。
他建議:為了減輕人民負擔,陸大的校址暫時不動工興建,先找一個馬上可以辦學的地方把學校辦起來再說。
籌委會的同志贊同這個主張。
依據省錢又能馬上開學的兩條原則,南京華東軍區(qū)軍政大學地方大,設備齊全,把陸大設在南京最為理想。
籌委會同意,中央也批準這個建議。
周恩來非常關心陸大的問題,他三次會見了劉伯承和陸大籌委會成員,傳達了毛澤東對辦好陸大的指示,基本精神是,陸大的方針仍然是延安抗大的方針,要在人民解放軍建軍傳統(tǒng)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外國軍隊的先進經驗。
在三次會見中,劉伯承的意見得到了肯定,周恩來的意見都被認真記取并予以落實。
周恩來稱贊這位南昌八一起義的老戰(zhàn)友:“你這個人組織紀律性是非常強的,只要中央有命令,你馬上就會來?!?/p>
“我來是來了,就是怕搞不好?!?/p>
劉伯承說。
“你搞得好,搞得好的。
你有幾個特長:有學問,有搞教育的經驗,又非常嚴格,嚴師出高徒嘛!”在商量交談中,劉伯承提出幾個重要問題。
他建議:將陸軍大學更名為軍事學院。
鑒于以后陸續(xù)要開辦海、空軍科,為我軍現代化培養(yǎng)高級指揮員,以后必定會辦起系列軍事院校。
這個建議,立即為中央采納。
周恩來告訴劉伯承等人:毛主席已經聘請了一批蘇聯(lián)顧問幫助教學工作。
劉伯承建議:“總理,我考慮了很長時間,叫顧問不如叫專家好。
顧問,顧問就是要‘顧’我們的‘問’。
叫專家就超脫了。
你當你的專家,我們干我們的工作。
我說請你,你就講;我不請你,你就不要‘顧問’我嘛!”周恩來理解他的心思,深有同感:當年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那種武斷霸道,瞎指揮所造成的巨大損失,記憶猶新。
“總理,我想,校址既然設在南京,能不能讓陳毅同志來兼政委呢?”
“我明白你的意思,陳毅是華東軍區(qū)司令員,你讓他兼政委,找他要人、要錢、要房子就好說了,是這個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