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淪陷時期的北平市井寫照(代序)(1)

北平日記 作者:董毅


淪陷時期的北平市井寫照(代序)

2006年10月份,我在北京報國寺文化市場,發(fā)現(xiàn)了一沓很厚的手寫日記本,我數(shù)了數(shù),編號從第2本到第21本(第1本已丟失),計有20本,約150萬字,記載了作者自1938年4月11日到1943年12月15日這段時間的生活歷程,其中1939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的日記完整無缺且一天不漏,看著整潔的日記和漂亮的藍墨水鋼筆字及行云流水般的紀實書寫,我坐在賣主小屋前,不覺看了兩個小時,站起來時手腳全麻木了。

從出讓日記的舊書商手里獲得一個郵戳為1982年的信封,上面寫有該日記作者董毅的地址。我們按照信封上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作者。經(jīng)與作者及其家屬協(xié)商,同意將日記交付出版。仔細閱讀這部日記,感覺到這本日記無論是在文學性、史料性還是社會民俗性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從日記中看出,作者出生民初仕宦家庭,父親曾在北洋政府所轄天津任職,生有六個子女。作者母親為父之續(xù)弦,故其為庶出,在大家庭中地位低微,這養(yǎng)成了作者倔強敏感的性格。

他家境殷實,但隨著軍閥混戰(zhàn),異國入侵,社會紊亂,經(jīng)濟式微,民生凋敝,其家庭逐漸衰落破敗。作者從小讀私塾,誦四書五經(jīng),在北京志成中學畢業(yè)。1938年9月,他考取了輔仁大學國文系。1937年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作為一名青年學生,他飽嘗日寇侵華、社會動亂之苦難。這些在他的日記里都有反映。

如1940年2月21日記載:

自陰歷年以后,物價飛漲不已,白糖迄今已一元八分一斤,比肉還貴,肉有行無市,有錢買不著肉,豆腐四分一塊,昨買三塊豆腐,兩把菠菜代價二毛,大米一百廿八元一石,次米三毛七八一斤,還沒處買,面一元八一斤,其余無不奇,即不知以后如何生活也!言來不勝浩嘆,見面時人人皆為過日子問題暗暗切齒發(fā)愁不已。下午小劉來,小坐即去,下午買米一百廿三斤,代價四十四元七毛,合三毛六分一斤,從前亦只一毛余,三元一袋之白面,今漲至七倍,而聞昆明一袋面售四十元,真為前所未有之現(xiàn)象也。歸來告黃家買米處,明日她們亦去買米,由斌出馬!

1941年5月15日記載:

回家來又與娘等談及家務(wù),不覺一想起來便愁煩之至,本來每月六七十元,在此時生活程度如此之高,只夠苦過的,零七八碎的用項,一切米面房租等皆無著落,食衣住為三項大宗,皆無辦法,而又無額外進項,每月非典當即賣物,以維家計,每月不足用,精神實極煩苦,而家無恒產(chǎn),又值此時局又有何妙法?!至佳之法為發(fā)二筆橫財,買馬票,買獎券皆無把握,碰運氣之事!除非現(xiàn)在我便去謀事,但是只差一年就畢業(yè),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我的成績同心緒大受影響,要好真難也,恨我不幸,遇此時艱!恨我年幼,負此重擔!……

1938年到1945年的抗戰(zhàn)勝利之前,這段時間正是日寇統(tǒng)治下的北平時期。北平老百姓在這段時期生活上的艱難困苦在日記中時有記載。日記透過作者的日常生活往來,可以清晰地感知當時抗戰(zhàn)的時代氛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