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爾干半島,各基督教民族也在西歐列強支持下逐漸脫離土耳其人統(tǒng)治。先是羅馬尼亞合并了已實現(xiàn)自治的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走上獨立道路。隨后,魯梅利亞的各斯拉夫行省發(fā)生了反對土耳其政府的暴動,俄國的領事起了煽動作用。黑塞哥維那在1875年發(fā)生了騷動,帝國試圖用武力鎮(zhèn)壓和行政改革的手段平息這次騷動,但它所建立的一個包括基督教官員在內(nèi)的行政委員會卻由于伊斯蘭教徒的阻撓而無法行使職權。1876年保加利亞也發(fā)生了起義,原因是陷于財政困難的帝國政府發(fā)出命令在四個星期之間將所有拖欠的稅款收齊。帝國政府策動這里的塞加西亞移民對起義者進行野蠻屠殺,引起了英國人的憤怒,反對黨領袖甚至提出了將土耳其人逐出歐洲的口號。9月,在歐洲各大國的干預下,土耳其政府被迫承認五年內(nèi)保留并認可保加利亞總督的權利,并建立一個國際管制委員會處理相關問題。5月,薩洛尼卡的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為了一個保加利亞少女發(fā)生爭吵。當時德法兩國的領事遭到了暗殺,結果一支歐洲艦隊開到了薩洛尼卡港外。這時伊斯坦布爾的神學和法律學校的學生發(fā)生了暴動,推翻了首相和宗教首領穆夫提。三個帝國建議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實行兩個月休戰(zhàn),如果在此期間不能達成和平協(xié)議就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1876年6月,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政府向土耳其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銷土耳其衛(wèi)戍部隊和塞爾維亞邊境的非正規(guī)部隊,并任命米蘭親王為波斯尼亞總督,正式對土耳其宣戰(zhàn)。
1877年,沙皇俄國借口巴爾干半島的騷動已妨礙了它的和平發(fā)展,向巴爾干半島派出了大軍。在巴黎條約中保證維護土耳其領土完整的各西歐大國這時卻宣布中立。俄國人與羅馬尼亞簽訂了一項軍事條約,獲得了使用羅馬尼亞全部資源和交通工具的權力,俄國大軍肆無忌憚地通過羅馬尼亞去攻擊塞爾維亞的土耳其人。5月,羅馬尼亞宣布獨立。1878年,俄國人占領亞得里亞堡,但它試圖進攻君士坦丁堡的行動,在英國艦隊的干預下被迫停止。土耳其人在俄羅斯壓力下讓出了亞美尼亞,承認保加利亞獨立。但英國不承認這一條約,從而得到了塞浦路斯。這時,奧地利也開始武裝軍隊,欲在這場混亂中爭一杯羹,俄國被迫坐下來談判。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由于俾斯麥的干預,土耳其人保住了保加利亞南部,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門的內(nèi)格羅從此獨立,希臘也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領土讓步。羅馬尼亞將比薩拉比亞割讓給俄國,換得了多希魯加。但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和諾維巴沙旗卻處于奧地利的直接威脅之下。
但希臘對這個柏林條約并不滿意,又于1896年策動了克里特島暴動。1897年夏,帖薩利亞也發(fā)生了暴動。但希臘人在軍事上過于軟弱,只是在西歐列強支持下才免于一場滅頂之災。各大國所規(guī)定的和約條款只給大陸希臘人帶來了微不足道的邊界調(diào)整,而克里特島則成了在基督教徒總督管理下的自治省。
馬其頓的情況更使奧斯曼帝國感到棘手,這里是土耳其人、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瓦拉幾亞人、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等民族的混居地區(qū)。因此,三個與之邊境毗連的基督教國家(塞爾維亞、希臘、保加利亞)都爭奪這片土地肥沃、盛產(chǎn)煙草、具有重大經(jīng)濟價值的省份。1902年,成群的保加利亞人在馬其頓組織起來進行游擊戰(zhàn),打擊其他的斯拉夫人,甚至連土耳其軍隊也不能平定他們。在俄國和奧地利的建議下,帝國政府建立了一個由歐洲人擔任總督和在歐洲軍官指揮下的公安部隊,平定這一地區(qū)的秩序,但沒有解決問題。奧地利乘機試圖向南發(fā)展,將其勢力推進到薩洛尼卡。這引起了俄國和其他大國的嫉妒,他們要求任命一個受到他們控制的總督。這種大國主義的計劃和土耳其被瓜分的危險,激怒了奧斯曼帝國的新興軍人階層,在青年土耳其黨人的策劃下,一場政治風暴即將出現(xiàn)。
大國操縱下的帝國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