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三億救命錢(5)

水源地 作者:林建華


住在如此質量的房屋里面,人身安全都沒有保障又談何安心?后灣一隊的“新農村”共有95間房,這些房屋集中蓋在一處靠近水邊的山脊上,因為山體滑坡,房屋不斷開裂倒塌,沒有倒的也成了危房,面對搖搖欲墜的房屋,移民們驚恐萬狀,有房不敢住。萬般無奈,移民們想到了要他們搬遷的政府:“為了國家建設讓我們搬家,我們舍棄了自己的土地住房,現(xiàn)在讓我們住到這種天天讓人提心吊膽的房子里,說不定哪天就會倒下來,這是什么道理?”他們紛紛地提出:“讓那些領導來看看我們住的房子,讓他們也來住住這種房子?!睘橛懝?,他們有的結伙上訪,有的干脆回到已被水淹了的家邊,搭起茅棚度日。

移民住房如此,移民孩子上學讀書的校舍又如何呢?淅川縣內安移民總數(shù)為71379人,其中近四分之一為正在就讀的孩子。

全縣為這些孩子共建設小學校舍2700多間,由于建設資金少,建房質量差,加上缺乏維修資金,管理不善,多數(shù)成為險房。一些學校遇到風雨天就不能上課。原盛灣公社有37個大隊,共建校舍552間,至1982年已倒塌84間,298間成為險房,合計382間,占建房總數(shù)69.2%。單崗大隊有校舍59間,其中險房就占了27間,1980年夏5天時間倒塌房屋8間,砸死學生一人,至1982年已有14間停用。因為校舍倒塌或成為險房而停用,盛灣公社有24個班485名學生在室外上課。

1974年10月21日,丹江口水庫壩前水位達到157.7米,超過國家批準水位2.7米,水位超標準的上漲,使得當?shù)卣胧植患啊靺^(qū)淹沒損失嚴重,淅川全縣10個公社、113個大隊、3.6萬人受災,淹死9人,淹沒莊稼3.5萬畝,損失糧食800萬斤,倒塌房屋4700間,道路、通訊、農機、林果等都遭到慘重損失。丹江口市有12434戶63008人受淹,嚴重的災情導致內安移民的壓力進一步增大。

1975年2月14日,根據(jù)國家計委〔75〕計字第060號文件《關于丹江口水庫蓄水位和今后調度運用的意見》,丹江口庫區(qū)水位漲至157~159米,水源地周邊的老百姓再次眼睜睜地看著水一寸一寸地將自己的房屋和土地吞噬。不斷上漲的庫水使得內安移民人數(shù)再次增加。

庫水一次又一次上升,庫區(qū)周邊的百姓一次又一次搬遷,丹江口水庫的面積日益增加。水進人退,水再進,人再退,步步緊逼的大水給這里的人民帶來了什么呢?丹江口庫區(qū)位于秦巴山區(qū),丹江口水庫建設前,這里的人民居住在漢江和丹江兩岸,從公元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起一直到1958年前,兩千多年的時間里,這里的人民在漢江和丹江兩岸建立了包含城市、鄉(xiāng)村在內的生活家園和輝煌文化。當大水將自己和祖輩數(shù)千年積累的建設成果全部淹沒時,站在半山腰面對茫茫大水的民眾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陷于絕境。耕地、住房、交通、就醫(yī)、就學、人畜飲水、電力中斷等一系列生產生活困難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丹江口水庫的建成,均縣、鄖縣、淅川三座縣城以及大量的良田沃土被淹,使得這里的人民失去了自己賴以為生的土地。丹江口水庫共淹沒59萬畝耕地,其中,均縣淹沒耕地20.3萬畝,鄖縣淹沒耕地9.037萬畝,兩縣沿漢江兩岸肥沃富庶的主要產糧區(qū)淹沒殆盡;淅川淹沒耕地28.5萬畝,作為糧食主產區(qū)的順陽、淅川、板橋三大川全部淹沒。民以食為天,食由土中得,土地為萬物之母,失去了土地的人,靠什么維持生活?

以河南淅川縣為例。淅川庫區(qū)移民總耕地11.419萬畝,其中土壤質量極差的黃膠泥坡崗地7.8396萬畝,平原地2.3460萬畝,旱澇保收的水澆地0.3334萬畝。土地瘠薄收成差,造成庫區(qū)移民長期處于“吃糧靠返銷、花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困難境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