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7)

與未來同行 作者:李開復(fù)


自信絕非自我偏執(zhí)、不容許自己犯錯,或過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觀的立場。我有個絕頂聰明的同事,他一生認準了“我永遠不會錯”這句“真理”。他表現(xiàn)得無比自信,一旦證明他某句話是對的,他就會提醒所有人幾個月前他早就說過了。但因為他幾乎是為了自信而活著,一旦證明他某句話是錯的,他就會顧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認此事。雖然他的正確率高達95%,但5%的錯誤讓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譽和他人的尊敬。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自傲的自信或不自覺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險。

情商中的自覺有兩個層面:對自己和環(huán)境皆能俱到,掌握主客觀的情勢。有自覺的人不會過度地自我批評,也不會天真地樂觀,他們能客觀地評估自己。所以,他們會坦誠地面對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會輕易地接受自己能力范圍外的工作。當然,他們?nèi)詷酚诮邮芴魬?zhàn),但會在接受挑戰(zhàn)時做客觀的風險評估。這樣的人不但對自己坦誠,對他人也坦誠。坦誠地面對失敗會得到別人的信賴,因為他們知道你接受了教訓。坦誠地面對自己的缺點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因為他們知道你不會自不量力。所以,自覺的人容易成功,也容易自信。

自覺的人不但公平地評價自己,還主動要求周圍的人給自己批評和反饋。他們明白,雖然自己很自覺,但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更為重要的。一方面,別人眼中的自己更為客觀,另一方面,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Perception is reality”),也就是說,如果別人都認為你錯了,只有你自認為沒有錯,那么在社會、學?;蚬狙壑?,你就是錯了。所以,你必須虛心地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想法,而且以別人的想法作為最終的目標。比如,我女兒可以每天評估自己的發(fā)言,但最終,只有當老師和同學們認為她是個開朗的、有想法的學生時,她才達到了最終的目標。

獲得坦誠的反饋特別是負面的回饋并不容易。所以,你最好能有一些勇敢坦誠的知心好友,他們愿意在私下對你說真心話。當然,你不能對負面的反饋有任何不滿,否則你以后就聽不到真心話了。除了私下的反饋外,在美國的公司里,還有一種“360度”意見調(diào)查,可以對員工的上司、下屬同時做多方面的調(diào)查。因為這種調(diào)查是匿名的,它往往能獲得真實的意見,如果很多人都說你在某方面仍須改進,這樣的說法就比自己的或老板的看法更有說服力。雖然在學校里沒有這種正式的調(diào)查,但是你仍然可以盡力地去理解他人對你的想法。我的父親常教誨我們凡事謀之于眾,就是指開放心胸,切勿以井觀天,局限了自己的視野。

馬加爵說:“同學都看不起我。”其實,如果他有勇氣向他信任的同學求證,他也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錯怪了同學,也許會發(fā)現(xiàn)交錯了朋友,也許會證實同學確實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自我改進。坦誠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許都可以幫助馬加爵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有自覺的人會為自己制定現(xiàn)實的目標,客觀地衡量自己,并會請他人幫助評估。這樣的人能持續(xù)提升自己的自信,并能避免自信發(fā)展為自傲。

快樂比成功更重要

科學研究證明:心情好的人最能發(fā)揮潛力;快樂能提高效率、創(chuàng)造力和正確決策的概率;快樂的人有開明的思想,愿意幫助別人。但與其說快樂帶來成功,還不如說成功的目的是帶來快樂。我曾建議同學們追逐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其實做自己理想的、有興趣的事情就是一種快樂。所以,快樂比成功更應(yīng)成為我們的最終目標。

快樂的第一步:接受你的父母、環(huán)境、自己

不快樂的人總對一些無奈的事生悶氣,不喜歡自己、父母和老師,不愿意讀枯燥的書、不愿意應(yīng)付考試。對于這些無奈的事,我希望同學們能學會坦然地接受它們。

在所有“不能改變的事情” 中,最不能改變的是父母,最應(yīng)接受的也是父母。有不少學生說:“父母不理解我,不接受我,不體會我的想法,總要求我用他們的價值觀和理念來做事、讀書、求學。所以我總是避開他們,越來越孤獨。”對這些同學,我的回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