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躍進”年代(7)

親歷共和國60年 作者:陳一然


9月上旬,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貫徹北戴河會議精神。會上,許多同志認為,按照中央提出1959年全國糧食達到8000億斤到10000億斤,皮棉產量達到9000萬擔到1億擔的指標,1958年江蘇的糧食產量不是翻一番的問題,最低應達到760億斤。會后,省委作了研究,將各地的“躍進指標”適當壓低,在向中央報告中提出,600億斤有把握,650億到700億斤有可能。如以600億斤計算,則比1957年的248億斤增產一倍半;如以700億斤計算,則比1957年增產近兩倍。對棉花生產,各地提出要翻兩番或更多些,即1957年全省皮棉總產量為400萬擔,1958年將達到1300萬擔,增加兩倍以上。我們向中央報告,800萬擔有把握,1000萬擔有可能。此外,會議估算油料產量也將翻一番以上。后來的實踐證明,這種單憑主觀愿望和盲目熱情提出的高指標,是完全脫離客觀實際的。

就在全國各地已經刮起浮夸風的當口,北戴河會議作出了《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掀起了大辦“農林牧副漁全面發(fā)展,工農商學兵相互結合的人民公社”運動。當時,人們被“大躍進”的假象所陶醉,認為“共產主義就在眼前”,“人民公社是通向共產主義天堂的金橋”。按照“決議”的說法,“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么遙遠的事情了,我們應該積極地運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條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具體途徑”。為了貫徹北戴河會議“決議”,推進“公社化”運動,9月8日,中共江蘇省委農村工作部召開地委合作部長會議,總結了前段時間,已在全省許多地區(qū)進行的公社試點經驗,作出了進一步發(fā)展人民公社的初步規(guī)劃。據統計,1957年底,全省共有農業(yè)社34367個,每社平均260戶。經過冬春整社合并,1958年8月初規(guī)劃合并為9000—10000個社,每社平均1000戶左右,其中有統一經營、統一核算的大社,也有統一領導、各負盈虧的聯社。這次會議根據中央的決定精神,要求在全省建社1500個左右,每社平均5000—6000戶。到9月底,全省即宣布農村實現人民公社化,建立了1490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有960萬個農戶,占農戶總數的94%以上,還有鄉(xiāng)鎮(zhèn)居民、工商業(yè)者和自由職業(yè)者約32萬戶?;旧鲜且秽l(xiāng)一社,每社平均6751戶,相當于高級社平均戶數的24倍;其中最小的約1000戶,大的如鹽城專區(qū)的一個公社達13820戶,揚中縣5萬多戶組成一個聯社。同時,一些城市也辦起人民公社,有的甚至宣布全市就是一個“大公社”。

在推行“公社化”的過程中,“五風”即共產風、浮夸風、瞎指揮風、命令風、特殊化風愈刮愈烈?!拔屣L”的核心是“共產風”。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局第一書記柯慶施提出了“吃飯不要錢”和“放開肚皮吃飯”的口號。我覺得,這樣的口號明顯過頭了,盡管在“大躍進”,還沒有這個物質基礎嘛!所以,當中央分管農村工作的譚震林同志來南京視察工作時,我向他說:“譚政委,光放開肚皮吃飯,不搞生產也不行,還要加一句:鼓足干勁生產。”譚老板采納了我的意見。后來的“放開肚皮吃飯,鼓足干勁生產”,就是他視察江蘇“大躍進”以后提出來的。所謂“放開肚皮吃飯”,集中地反映了當時嚴重的“共產風”。在這股歪風中,有的提出“人民公社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地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剩余”,實行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和共產主義的“各取所需”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分配,將社員自留地和私有林木、耕畜、大中型農具等統統收歸公社所有,還提出實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zhàn)斗化,生活集體化”,全省組成132個“民兵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