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莫斯科支持的“左派”領袖
1.孫中山派蔣介石出訪蘇聯,商議中俄“共同行動”
2.蔣介石為蘇聯紅軍的精神所感染,非常激動和興奮
3.生性多疑的蔣介石以為莫斯科“不把他放在眼里”
4.莫斯科在外蒙古問題上的立場,使蔣介石大為不滿
5.蔣介石表示不能相信蘇聯人,孫中山則斷定蔣介石“顧慮過甚”
6.黃埔軍校創(chuàng)立初期,在蔣介石的主持下,“色彩是相當紅的”
7.在蘇聯顧問扶助下,不到40歲的蔣介石,成為國民黨第二號人物
第二章 進攻與退讓
1.蔣介石的言論和行動,使他深得鮑羅廷的信任
2.布勃諾夫斷定:“中山艦事件”是針對俄國顧問和中共的“半暴動”
3.蔣介石揚言:如果不批準我辭職,就應該讓季山嘉回國
4.“中山艦事件”后,蔣介石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蘇聯人卻選擇了退卻
5.蔣介石回憶說:鮑羅廷的態(tài)度極為緩和,凡我所提主張,“都作合理的解決”
6.鮑羅廷表示:應對蔣介石作最大限度讓步,不反對整理黨務案
第三章 “清黨”反共
1.鮑羅廷積極支持北伐,把賭注押在蔣介石身上
2.北伐戰(zhàn)爭在客觀上幫助了蔣介石
3.鮑羅廷主張利用北伐倒蔣,遠東局認為鮑羅廷在搞“投機”
4.莫斯科堅持以武漢為首都,在遷都問題上,蔣介石出爾反爾
5.共產國際拒絕接納國民黨,卻任命蔣介石為主席團“名譽委員”
6.鮑羅廷警告蔣介石:如果有人壓迫農工,反對C.P.,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想法子打倒他
7.在飽嘗了“利用蔣介石”的苦果之后,莫斯科終于斷絕了同蔣介石的關系
第四章 中東路事件
1.斯大林聲稱:在中東路問題上必須規(guī)定蘇聯的某些“特權”
2.蔣介石宣稱:先收回中東鐵路,“然后談判一切問題?!?/p>
3.蘇聯召回使館人員,蔣介石揚言要同蘇聯絕交
4.蔣介石稱:對蘇作戰(zhàn)已有全盤計劃,“全國軍隊可隨時赴援”
5.蘇軍大舉進攻,蔣介石嘆息:“四月辛苦,付諸東流”
6.盡管南京政府一再抗議,也未能阻止蘇聯將中東鐵路出售給偽“滿洲國”
第五章 再度攜手
1.面對共同的敵人,莫斯科與南京之間開始尋求新的合作
2.共產國際表示:要真正武裝抗日,就必須有蔣介石的軍隊參加
3.蔣介石對莫斯科在西安事變中采取的立場“表示感謝”
4.日軍大舉侵華,英美等國卻在袖手旁觀,只有蘇聯迅速作出了反應
5.蔣介石請求蘇聯出兵,斯大林表示:尚未到與日開戰(zhàn)時機
6.蔣介石致電斯大林,“斗膽”提出“超出常規(guī)的請求”
7.國民黨所有戰(zhàn)區(qū)都有蘇聯顧問,而共產黨軍隊里卻只有蘇聯記者
8.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蔣介石“挑唆”蘇聯同日本“公開交戰(zhàn)”
第六章 莫斯科的交易
1.隨著歐洲戰(zhàn)爭的行將結束,莫斯科卷土重來,重新染指中國新疆
2.莫斯科抱怨說,中國有了美國這個靠山后,就把蘇聯全然拋在腦后
3.蘇聯提出對日作戰(zhàn)條件,蔣介石有一種被“出賣”的感覺
4.斯大林宣稱,蘇聯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也不會以任何形式阻礙中國統(tǒng)一
5.中國在外蒙問題上作出了“輿論所許可的最大讓步”
6.莫斯科發(fā)出最后通牒:國民政府最好同意達成協議,否則中共將進入滿洲
第七章 斯大林在中國搞“南北朝”?
1.斯大林的電報引起了毛澤東的“極大不快”
2.莫斯科對中共的暗中支持,使國民黨在接收東北時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3.蘇聯把東北經濟合作作為撤軍的條件
4.斯大林擔心美國勢力向東北滲透,蔣介石表示,東北不會成為反蘇基地
5.蘇軍要中共調集更多的主力部隊,以便同國民黨爭奪東北
6.毛澤東懷疑斯大林有意在中國搞“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