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安門事件”(8)

歷史的見證:“文革”的終結 作者:薛慶超


4月4日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華國鋒主持會議,研究天安門廣場連日來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群眾活動的情況。在江青等人的左右下,會議認為,天安門前聚集那么多人,公開發(fā)表“反革命”的演說,這“是反革命煽動群眾借此反對主席、反對中央,干擾、破壞斗爭的大方向”。華國鋒說:“很惡毒的”,“一批壞人跳出來了,寫的東西有的直接攻擊主席,很多攻擊中央”。吳德說:“看來這次是一個有計劃的行動。鄧小平從1974年至1975年他作了大量的輿論準備……今年出現(xiàn)這件事是鄧小平搞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形成的?!薄靶再|(zhì)是清楚的,就是反革命搞的事件。”江青從姚文元那里得知《第十一次路線斗爭大事記》的內(nèi)容后,氣急敗壞,點著北京市委、北京軍區(qū)負責人的名字說:“中央的安全還有沒有保障?為什么攻擊中央的人不抓?抓不著要拿你們是問。”毛遠新將這次會議向毛澤東報告說:政治局分析了當時北京的情況,認為多數(shù)人是悼念總理,少部分有影射攻擊中央的,個別是非常惡毒的。政治局認定,“這次是反革命性質(zhì)的反撲”,“看出存在一個地下的‘裴多菲俱樂部’,有計劃地在組織活動。”并且決定,從當晚(4日)開始,清理花圈、標語和抓“反革命”。這個報告得到了毛澤東的批準。

4月5日,廣大人民群眾繼續(xù)涌向天安門廣場,在“還我花圈,還我戰(zhàn)友”的口號下,采取抗議行動。晚上6時半,由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吳德出面,發(fā)表廣播講話。

晚上9時30分,出動1萬名民兵、3000名警察和5個營的衛(wèi)戍部隊,帶著木棍,封鎖了天安門廣場,對留在廣場的群眾進行毆打,并逮捕了一些人。但是,這種鎮(zhèn)壓卻進一步激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四人幫”的憤怒。

4月6日凌晨,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聽取北京市委關于天安門事件的匯報,認為群眾的行動“是反革命暴亂性質(zhì)”,并決定繼續(xù)組織3萬名民兵集中在天安門廣場附近待命,派出9個營的衛(wèi)戍部隊在市區(qū)內(nèi)隨時機動。會議還建議北京市委將天安門事件寫成材料通報全國,以便各地了解情況,有所準備。毛遠新向毛澤東書面報告了政治局會議的決定,毛澤東表示同意。

4月7日早晨7時,姚文元便召集《人民日報》總編輯魯瑛,讓他到人民大會堂,組織人馬,以《人民日報》工農(nóng)兵通訊員和《人民日報》記者名義撰寫所謂的“現(xiàn)場報道”《天安門廣場的反革命政治事件》,為“四人幫”鎮(zhèn)壓廣大群眾的悼念活動制造借口,大造“反擊右傾翻案風”的輿論。在“四人幫”的直接指使下,由姚文元一手策劃指揮炮制的這篇文章,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捏造事實,羅織罪名,對廣大人民群眾悼念周恩來、聲討“四人幫”的正義行動進行了肆意誣蔑。在這篇文章撰寫過程中,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進行了具體的策劃。張春橋大放厥詞說:“這幫家伙寫那些反動詩,就是要推出鄧小平當匈牙利反革命事件的頭子納吉?!币ξ脑啻尾贾谜f:“要鮮明地點出鄧小平?!币选坝蓄A謀、有組織、有計劃地制造的反革命的政治事件”這句話寫上去。

4月7日,毛遠新兩次向毛澤東報告情況。毛澤東同意公開發(fā)表《人民日報》記者關于天安門事件的所謂“現(xiàn)場報道”和4月5日晚上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在天安門廣場的“廣播講話”。聽了報告后毛澤東當即表示:“據(jù)此開除鄧的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后效。以上待三中全會審議批準?!辈⒄f:“由中央政治局作決議、登報。這次,一、首都;二、天安門;三、燒、打。這三件事性質(zhì)變了?!泵珴蓶|還提出華國鋒任總理。

4月7日下午,毛遠新向毛澤東匯報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他上午的指示的執(zhí)行情況,并請示晚上廣播中共中央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作出的兩個決議的問題。

在談到中共中央作出的第一個決議是任命華國鋒為國務院總理的時候,毛澤東補充說:“還要任黨的第一副主席,并寫在決議上。”

晚上,中央政治局開會,一致通過了根據(jù)毛澤東指示作出的兩個決議。

第一個決議是:華國鋒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

第二個決議是:鄧小平問題的性質(zhì)已經(jīng)變?yōu)閷剐缘拿?,撤銷鄧小平黨內(nèi)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后效。

這兩個決議通過一個小時以后,立即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進行了全文廣播。第二天,《人民日報》在第一版用大字標題,全文公布了這兩個決議。

粉碎“四人幫”以后,一位當年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同志回憶說:

“1976年清明前后,首都人民在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當時,主席對外面情況一點都不知道,他病重動不了,連講話的氣力也沒有,根本不知道外邊發(fā)生了什么事。那些日子毛遠新時常來。他說政治局的同志連夜開會,認為天安門前發(fā)生的事件不是孤立的,是一次匈牙利事件在中國的重演,還說鄧納吉之類的話。主席也無力細問,只能點頭表示知道了。

“4月5日,毛主席正重病臥床。江青說有事要同主席談。她走到主席床前對主席說:‘我來之前,特意到天安門廣場繞了一圈,一路上硝煙彌漫,一伙人燒房子,燒汽車,這是以死人壓活人。鄧小平是他們的總后臺。我要控訴。我建議開除鄧小平的黨籍。’又說:‘政治局已經(jīng)開了會,作了安排,你放心,過一會兒毛遠新還要來向你報告開會的詳細情況?!?/p>

“不多時,毛遠新帶著政治局關于四五的決議讓主席表態(tài)。主席聽了匯報后用紅筆在紙上寫了‘同意,要保留黨籍,以觀后效’。后來《人民日報》發(fā)表的《天安門廣場的反革命政治事件》和社論,主席沒有看過?!?/p>

兩個決議的發(fā)表,明確說明,毛澤東已經(jīng)下定決心,將華國鋒作為自己最后選定的接班人。此時的毛澤東已經(jīng)82歲,年事已高,身體日益衰弱,急于托付后事。1976年2月,毛澤東提議由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但沒有提出提高華國鋒在中共中央的地位,使華國鋒只能以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身份代理國務院總理。這表明毛澤東對華國鋒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考察和考驗,才能最后下定決心。

華國鋒擔任國務院代總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的兩個月間,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都堅決貫徹執(zhí)行毛澤東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毛澤東怎么指示,華國鋒就怎樣照辦。這使毛澤東感到華國鋒辦事可靠,十分放心。在經(jīng)歷了三四月間的天安門廣場事件以后,毛澤東終于最后下定了決心,讓華國鋒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鞏固華國鋒的接班人地位,毛澤東采取了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史無前例的舉措,即在提名華國鋒任國務院總理,中共中央形成決議以后,又提議在決議上增加“還要任黨的第一副主席”。毛澤東的這一決策,使華國鋒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并由中共中央正式形成決議,立即公開發(fā)表。

這樣,華國鋒的接班人地位雖然沒有宣布,但卻是在決議中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毛澤東當時是中共中央主席,而華國鋒任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已經(jīng)成為毛澤東之下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的第二號人物、中國國務院的第一把手。

過去,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上,從來沒有設過中央第一副主席的正式職務名稱。劉少奇從1945年中共七大以后,一直到1966年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之前,在長達21年的漫長歲月里,長期居于中共中央第二號人物的地位,是僅次于毛澤東的黨內(nèi)第二把手,也是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親自選擇的第一個接班人。但劉少奇從1956年到1966年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職務整整10年,從來沒有被毛澤東提議在中央副主席前邊加上過“第一”兩個字。

顯然,毛澤東是希望通過任命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向國內(nèi)外明確表示,自己已經(jīng)選擇了華國鋒作為接班人。并通過這種異乎尋常的做法,引起人們對原來不太引人注目的華國鋒的注意,迅速提高華國鋒的威信,盡快鞏固華國鋒的地位,不斷增強華國鋒的聲望,使華國鋒具有法定的身份和特殊的地位。這樣,在自己身體不行的時候,華國鋒就能夠順利接班。

毛澤東的深謀遠慮和用心良苦,由此可見一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