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細節(jié)十九 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1)

共和國歷史的細節(jié) 作者:李穎


毛澤東推心置腹:中國的主要注意力和斗爭方針是在東方

印軍一意孤行 前進政策 ,步步向中國縱深進逼

毛澤東: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十年的穩(wěn)定

中印邊境之戰(zhàn),中國小試牛刀,叫印度政府既輸了人,又輸了理。外國輿論稱中國這一仗,打得漂亮之極,又瀟灑之極。

歷史遺留問題

中印邊界共長約2000公里,全部未經(jīng)劃定。只存在一條傳統(tǒng)習慣線,分為西、中、東三段。中印邊界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復雜問題,是英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產(chǎn)物。

在英國統(tǒng)治印度時期,英國對中國西藏地方抱有侵略野心,極力制造西藏 獨立 或者半 獨立 的狀態(tài),以便把西藏置于英國的控制之下。與此同時,英國還以印度為基地,廣泛地向中國的西藏地方甚至新疆地方進行領(lǐng)土擴張。英國并不斷篡改地圖,致使中國和英、印出版的地圖對中印疆界畫法的出入越來越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一直把建立和發(fā)展與印度的友好合作關(guān)系作為睦鄰友好的重點。

但是,與中國的合作態(tài)度相悖的是,印度政府堅持繼承英國片面宣布的疆界線,堅持印度出版的地圖對于中印邊界的傳統(tǒng)的畫法所作的片面修改,并且強要中國加以接受。印度政府這種不合理態(tài)度使中印邊界問題非但不能得到解決,反而導致許多新的糾紛。

就在中印關(guān)系較好的年份里,印度政府還是在不斷挑起邊界爭端。1951年,印度乘中國抗美援朝,無暇西顧之機,搶占了中印邊境東段 麥克馬洪線 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lǐng)土,接著又占領(lǐng)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lǐng)土。

從中印兩國人民的傳統(tǒng)友誼和根本利益出發(fā),毛澤東和中國政府對印度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讓的態(tài)度。1959年前,毛澤東多次向印度政府誠懇提出,中印兩國是朋友,中印之間即使吵架,也是朋友之間的吵架,中國不會將印度作為敵人。

1959年5月13日,毛澤東在中國外交部關(guān)于印度外交部外事秘書談話的答復稿上親筆加寫了一大段話,推心置腹地說:

中國人民的敵人是在東方,美帝國主義在臺灣、在南朝鮮、在日本、在菲律賓,都有很多的軍事基地,都是針對中國的。中國的主要注意力和斗爭方針是在東方,在西太平洋地區(qū),在兇惡的侵略的美帝國主義,而不在印度,不在東南亞及南亞的一切國家。 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于美國,西方又樹敵于印度。西藏叛亂的平定和進行民主改革,絲毫也不會威脅印度。 我們不能把友人當敵人,這是我們的國策。

毛澤東親筆寫下的這段話,通過中國駐印大使潘自力轉(zhuǎn)達給了印度方面,堅定、坦率而又友好地向印度表明了中國的立場。

印度當局一意孤行

印度當局對中國政府的所有好言相勸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在邊境上一段暫時沉寂后,又變本加厲地開始了新一輪蠶食中國領(lǐng)土的行動。

印度尼赫魯政府想利用中國的暫時困難,乘臺灣蔣介石集團在東南沿海不斷進行軍事騷擾之機,推行擴張主義政策,將其單方面劃定的邊界線強加給中國。其辦法就是后來印度政府宣揚的 前進政策 。這一政策的目標是,印軍盡可能多地在中國控制的地區(qū)建立哨所,以此來逐步改變軍事力量對比,并且在中國哨所之間建立印度哨所和巡邏隊,遏制中國的補給線,在達到足夠優(yōu)勢之后趕走中國軍隊。尼赫魯認為, 前進政策 是非常穩(wěn)妥和有效的,它既可避免冒直接發(fā)動戰(zhàn)爭的危險,又可為 發(fā)展邊遠地區(qū) 提供最佳途徑。

在前進政策 指導下,印軍開始了對中國邊境的一系列蠶食行動。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邊界東段的朗久發(fā)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整個中印邊界上的第一次武裝沖突事件。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口沖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