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們在年幼時就倒背如流的原本優(yōu)美絕侖的唐詩宋詞,即使在今天重新回味,也未必真正能夠體會到它應有的深意和美感。相反,如果我們成年之后,即使外語水平不高,哪怕是只能借助字典才能勉強讀懂的一首并不十分經典的外文詩歌,也一定能夠收獲非常大。為什么呢?原因不在兩首詩的品質高低,而在于語言的暗示性。在回味年幼時便熟知的詩歌時,語言的暗示性已經排斥了我們對它更深的體味或思考;而外文詩歌則不然,因為不習慣于這種語言,反而沒有了暗示性,使我們不知不覺地以全部的想象和理解去琢磨每一個詞匯或意象。
再回到“精神穹宇”或“企業(yè)文化”的話題上來。當初寫作《黨史商鑒》時提出這個概念的初衷,除了有意避免語言暗示性的影響之外,更重要的是,我發(fā)現(xiàn)人們感性地理解的“企業(yè)文化”更多地只是企業(yè)內客觀存在的某種作風、風氣或氛圍,而這一點也恰恰是“精神穹宇”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雖然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就把“文化”定義為影響組織行為的感性因素,即民間客觀存在的審美取向和是非標準。
當然,冠以什么樣的名稱并不是最重要的,無論延續(xù)習慣性的名稱“企業(yè)文化”也好,還是稱之為“精神穹宇”也好,都需要首先把它的內涵搞清楚,否則,連它是什么都沒有搞清楚,怎么可能去建設它呢?
我曾經在《黨史商鑒》中,把“精神穹宇”分解為“信念”、“文化”和“共同思想”等三大組成部分?!靶拍睢敝饕附M織對成員進行抽象的、單向的、個體化的縱向影響方式,代表著組織的方向;“文化”主要指組織對成員的具體的、雙向的、表現(xiàn)為個體之間關系性的橫向影響方式,代表著組織的氛圍;“共同思想”則由哲學理念、信息資料、核心技術、理性分析和行為規(guī)則等五大要素組成,代表著組織的智慧。如下圖所示:
圖3-1精神穹宇的結構
通過上圖所示不難看出,企業(yè)精神穹宇的建設,應該分為三個方面,即信念、文化和共同思想。其中,信念的部分是企業(yè)對員工的單向影響力,因此,可以通過反復的宣講和形式多樣的詮釋來實現(xiàn);共同思想的部分主要取決于企業(yè)組織經驗的積累和升華。
難點在于“文化”這一部分,首先,因為它是民間客觀存在的,并不完全以企業(yè)的期待或片面的要求為轉移;其次,它對員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并且會深深扎根于員工的思想深處;它非常難于察覺,更不易于把控。
縱觀國內外企業(yè)在構建精神穹宇方面的得失,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官方主張與民間言行“各行其是”的局面。更為普遍也更為嚴重的是,企業(yè)主張的“信念”(尤其是核心價值觀)與民間客觀存在的“文化”(審美取向和是非標準)往往相互矛盾。這是“虛偽文化”或“職場潛規(guī)則”得以滋生的根源所在。
官方主張能否有效主導民間的“文化”,直接決定了精神穹宇建設活動的成敗,但這是一個困擾企業(yè)界的全球性難題。
不妨通過辯證法的常識來進行結構化的分析。如果把這個難題當作一個矛盾的話,那么,矛盾的一個方面是“官方主張”,另一個方面是“民間言行”。后者顯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說,如果能找到有效解決“民間言行(言與行?。钡霓k法,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
順著這個思路分析下去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使民間言行與企業(yè)主張背離的是其中的負面成分,即那些與企業(yè)的信念格格不入甚至是沖突的破壞性言行。在企業(yè)強勢倡導與其主張一致的正面言行的同時,如何有效扼制負面言行就顯得至關重要。關于這一點,可以通過本書第四章“行為坐標”中“行者的羅盤”一節(jié)提出的方法來解決。
總而言之,在對精神穹宇進行結構化的“格物致知”之后,問題、目標和方法都會清晰呈現(xiàn),從而在制定對策時能夠更具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