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據(jù)西北軍元老聞承烈向人透露,其實這是秦德純在其中大做了文章。
聞老久歷人世風霜,一雙老眼果然是雪亮透徹。
另外諸如“蕭在軍中,手頭很大,跟將領們拜把子,拉關(guān)系”,以及蕭振瀛“言過其實”等流言,除了松室、齊燮元之流不停煽風點火外,也同樣少不了秦德純的一份功勞。
作為身邊親信,秦德純的話自然更容易為宋哲元所接受。
結(jié)果就是如此,蕭振瀛的事情辦得越成功,對同殿稱臣的二軍師秦德純的威脅就越大,特別在蕭“失寵”之后,秦更不容許蕭有翻身的機會。
在國人性格深處,某些丑陋總是一再重復。
翻翻史書,其實我們從來都不缺智慧,只是這些智慧大多不是被放在治國理政、抗御外侮上,而是被大量地用在了給自己人下絆子上。
此非千古以來之悲耶!
蕭振瀛有功不得賞,更不得用,真真假假為他抱屈的人就來了。
新任天津市市長張自忠親自來到香山,陪著蕭振瀛一住就是五天。
五天里,張自忠一直在重復著一句話:宋哲元做得太過分了,我看不過去。等著,兩個月之后,我要不讓他滾蛋,就不姓張。
蕭振瀛哭笑不得。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武人都喜歡學著政客搞計謀了。你張自忠的這一手,我會看不出來嗎。無非就是要利用我蕭振瀛,達到對付宋哲元的目的。
吃蕭振瀛這碗飯的,要在春秋戰(zhàn)國時那都是標準的縱橫家,一般人在他們面前比劃這個,純屬班門弄斧。
當著張自忠的面,卻還不能這么說,蕭振瀛只能拿早已過時的兄弟大義來推托。
大家都是兄弟,不能這樣。為了國事,為了義氣,我甘愿犧牲。
見蕭振瀛“死不改悔”,張自忠又去串聯(lián)馮治安和趙登禹,幾個人秘密找到蕭振瀛,吵吵著要推他為首,舉兵倒宋。
蕭振瀛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萬萬使不得。
不是說沒有力量倒宋。事實上,當時蕭振瀛只要愿意,倒宋是很有把握的。除了張、馮、趙之外,二十九軍的騎兵部隊都是原來的東北義勇軍,那是當初蕭振瀛招撫過來的,又是他的家鄉(xiāng)子弟兵,只要他登高一呼,自會應者云集。那樣的話,宋哲元是抵擋不住的。
可是如此一來,二十九軍內(nèi)部骨肉相殘不說,更會引狼入室,使華北喪于日本人之手,而這是蕭振瀛無論如何不愿意看到的。
鑒于繼續(xù)留在華北處境尷尬,蕭振瀛便以去京開會為由,向宋哲元辭行。臨行之前,他流露出想留在南京的想法。可是宋哲元馬上打消了他的這個念頭。
不行,你不能留中央,甚至不能留在國內(nèi),只能出國。
潛臺詞就是,我無法用你,別人包括老蔣也不可用。
此時的蕭振瀛痛苦至極。也許他在內(nèi)心里還曾寄望過宋哲元能挽留他,未曾料想對方不僅無此表示,還非要逐他出國不可。
二十九軍,心血所鑄成,到頭來自己卻被第一個鳥盡弓藏,掃地出門。這就是一切有功之臣的必然結(jié)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