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人生的支點(11)

不舍不棄 寂靜歡喜 作者:胡衛(wèi)紅


一天,掌管寺中財務(wù)的僧人拿來一疊票據(jù),皺著眉頭對佛光禪師說:“師父!最近住寺里的施主們患牙病的很多,一人補(bǔ)幾顆牙,要花一大筆錢,寺里實在負(fù)擔(dān)不起啊!”

佛光禪師說:“負(fù)擔(dān)不起,也要盡力想辦法?!?/p>

僧人又說:“可這些人不懂得知恩圖報,反倒牢騷滿腹,說了本寺許多閑話。依弟子看,不該再為他們出這筆冤枉錢了!”

佛光禪師平靜地說:“他們口中雖無好話,也該為他們裝一口好牙!”

佛光禪師不愧是一個修養(yǎng)高深,懂得自然之道的智者,他非常清楚一件事:自己做什么,可以由自己左右;別人說什么,那是別人的事,一個人只需做好自己的事,又何必為別人的行為,別人的事操心呢?

這世上沒有天生討厭的人,更沒有天生想作惡的人,某些人之所以惹人厭憎、令人憤恨,都有原因的,你若清楚其原因,厭憎、憤恨的情緒也許會減輕很多。正如《八大人覺經(jīng)》中所說:“貧苦多怨,橫結(jié)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笔裁匆馑寄兀控毧嗟娜穗y免怨天尤人,與眾生結(jié)下惡緣。也就是說,那些討厭的人、做壞事的人,其實都是可憐之人,他們或者生活遭遇挫折,或者心靈備受煎熬,在發(fā)泄怨氣的過程中,才做了那么多讓人難以原諒的事。一個具有菩薩心腸的人,表達(dá)自己的善意時,會一視同仁,不計較別人的所作所為,也不憎恨作惡的人。

很顯然,此言不是消除善惡標(biāo)準(zhǔn),縱容壞人壞事,而是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正視別人的惡,保持自己的善。壞人該不該抓起來?該不該受懲罰?那是警察和法官決定的事,跟你的善良沒有必然聯(lián)系。還是聽一個故事吧——來自美洲的格林夫婦帶著兩個兒子在意大利旅游時遭劫匪襲擊。7歲的長子尼古拉身受槍傷,經(jīng)搶救無效不幸身亡。悲慟欲絕的格林夫婦決定:將兒子的器官捐出,救助那些需要器官的人。尼古拉的臟器分別移植給了6個意大利人: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畸形的14歲孩子,擁有了他的心臟;一個生命垂危的19歲少女,獲得了他的肝;一對腎分別捐給了兩個患先天性腎功能不全的孩子;還有兩個人借助尼古拉的眼角膜得以重見光明。尼古拉的胰腺也被提取出來,留著治療糖尿病病人。

當(dāng)有人問到他們?yōu)楹螌鹤拥钠鞴倭粼谶@個讓他們傷心的國家時,格林先生強(qiáng)忍悲傷,安詳?shù)卣f:“我不恨這個國家,不恨意大利人。我只是希望兇手知道他們做了些什么?!边@就是菩薩精神。

超越自身境遇,堅持按善良的原則做人做事,從中所折射的偉大人格,正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文明。

蘭心慧語

善良的最可貴之處,不是將吃剩的食物施舍給別人,而是在饑渴中跟同樣饑渴的人分享最后一點食物和淡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