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經(jīng)濟狀況的改善(2)

魯迅時代何以為生 作者:陳明遠


《魯迅日記》載:“1912年8月22日晨見教育部任免名氏,余為僉事?!庇纱丝芍?,周樹人是北洋政府教育部的首批官員。

民國教育部的全體人員,共有73名。其中設教育總長一人為范源廉,系特任官。次長一人為簡任官。參事4人、秘書1人、司長3人,以上共8人為三等薦任官。各科僉事共14人,為四等薦任官,周樹人就在其中了。

民國初的官制,基本沿用清末宣統(tǒng)年體制,依宣統(tǒng)年《大清爵秩全覽》載,各部分設僉事、主事,重要的部設僉事,一般的部設主事,職責相同,但品級不同,僉事為從四品,主事為六品。以從四品的品級看來,應近似于現(xiàn)在的副司局級。

從薪金收入來看,按《民國中央行政官官俸法》規(guī)定:僉事為四等4級官俸,月薪為280圓。這個薪俸和當年的大學一級教授的薪俸正好相對應,“五四前后,北大教授分為本科、預科兩類……本科教授自280銀圓至180銀圓,預科教授自240銀圓至140銀圓”陳明遠:《文化人的經(jīng)濟生活》,文匯出版社2005年版。,一級教授對應的行政職務應為司局級。

關于魯迅先生當年的薪俸,可以從日記里得到印證。見《魯迅日記》“1912年8月30日陰。下午收本月俸百二十五圓,半俸也。夜半雨?!币虍斈曦斦o張,不能足額發(fā)放薪俸。據(jù)《文化人的經(jīng)濟生活》中記述“據(jù)當時教育部職員陳詒先回憶‘那時北洋政府已在鬧窮,部薪不能按月發(fā)放’”,所以只給了“半俸”——“百二十五圓”是符合當年實際情況的。

那么當年先生薪俸的購買力如何呢?據(jù)《文化人的經(jīng)濟生活》:“北京1911-1920年大米每斤3分錢,豬肉每斤1角至1角1分……植物油每斤7分錢?!薄皳?jù)史料分析20年代北京‘四口之家,每月12圓伙食費,足可以維持小康水平。’”

1912年起魯迅到北京上任,后升至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收入少說在200圓以上,但每月要寄給家里貼補100圓,經(jīng)濟負擔還是很重的。

1919年大家族北遷,把紹興老宅作價1000圓賣掉,周氏兄弟拼拼湊湊,購入八道灣一座四合院,房價及裝潢總計約花費了4000圓。此時周作人在北京大學擔任專職教授月薪240圓,魯迅名義上的薪水至少有300圓,一大家子十來口人,照例完全可以過上小康生活,但是由于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當家,揮霍無度,家中月月鬧虧空。

從紹興會館到八道灣新居

1912年5月魯迅隨蔡總長來到北京教育部任職,住在宣武門外紹興會館(又稱山陰會館),度過了整整八年“無日不處于憂患中”的孤獨生活。起初每月津貼60銀圓。后來擔任教育部僉事、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月薪200多銀圓;但每月都要匯寄100銀圓給老家母親和兄弟作為家用。月薪逐步遞增到300銀圓,然而他的經(jīng)濟負擔非常沉重,不僅每月要向紹興老家寄100銀圓,還要向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的日本家中寄錢。也就是說,他要供養(yǎng)六七個人。

1911年秋天二弟周作人攜日本妻子回國,他起初在紹興中學教書,月薪50銀圓,陸續(xù)增加到68銀圓,但入不敷出。經(jīng)魯迅介紹,周作人受聘在北京大學任職,1917年4月只身來到北京大學,開始擔任北大國史編纂處編輯,月薪120銀圓;周作人后來任文科教授,月薪240銀圓,還有兼職收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