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傷頻道
陸琪:媽媽說“一個姑爺半個兒”,要給我找個理想的婆家,不能太草率了。
我:那你的意思呢?
陸琪:……我?我能有什么意思?媽媽說……
我:你能不能暫時先忘記“媽媽說”?你自己都沒有想法嗎?你將來結了婚,是不是連一周過幾次夫妻生活都要請示媽媽?
陸琪:不是,媽媽……我是說,我不想讓自己在乎的人難過。
我:所以,你是心甘情愿地按照她的設計去過你的人生。你目前這種狀態(tài),真的就像一個沒有斷奶的孩子。男人要娶的是老婆,不是女兒。他們不會對著一個女兒一樣的女人產生戀愛的欲望。如果你永遠給別人這種感覺,怎么可能把自己嫁出去?
陸琪(哭):可是,如果我違背媽媽的意思,媽媽會很傷心,會覺得我背叛了她。我害怕媽媽哭,她說我是她的全部……
我:她的擔心,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你的不能自理。如果你讓她看到你可以從容地打理自己的生活,她或許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替你擔心。你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在她的印象里,你永遠都是一個需要她來照顧的孩子。
這對母女都“有病”,一個拒絕成長,一個拒絕承認現(xiàn)實。
像陸琪這樣長不大的孩子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中不在少數(shù)。從出生伊始,父母就開始著手為他們規(guī)劃好了整個人生“程序”。這種規(guī)劃是善意的,可是卻在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判斷力和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并不僅僅是能夠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而是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明確的、清晰的規(guī)劃,能夠擁有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作為父母,就算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并且還強迫他們接受;而作為子女,也不能喪失自己的判斷和對自我生活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