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十二 給自己和別人留一條底線
底線是什么,底線就是一個人的生活原則,是一個人為人處世必須要遵從的起碼要求。說白了就是要自己管住自己,給自己留有一個空間。一個懂得給自己和別人留有底線的人,往往會跟人相處得更融洽、更輕松。可以說,人的高尚和可貴就在于他要堅守自己做人的底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盡管因為生存環(huán)境不同,底線各有差異,人生就像一場賽事,底線就是做人的規(guī)則。每個人都要在心中為自己劃上一條底線,當我們向著目標奮進時,這條底線將時刻約束著我們。
在卡耐基成功人際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則—這一原則是建立在人的各種需要的基礎上的,包括精神的、物質(zhì)的,人際交往是滿足人們需要的活動。心理學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經(jīng)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zhì)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即人們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實不僅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會令人們的心里更加滿足。
人與人交往也有一條底線,給彼此留余地,不要過分地表現(xiàn)什么,當你發(fā)現(xiàn),凡事超過了一個度,就會變質(zhì),自然萬物如此,人亦如此,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自己的底線。
打一個比方,一件商品成本就是銷售它的底線,高于成本就會賺錢,低于成本就會賠錢。這就是為什么商家絕不會賣低于成本的價錢。
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我們同樣要堅守自己的底線。人生會面臨各種防線,一個有防線的人生才能夠順利達到終點。有時,防線很可能被別人攻破,也往往有可能自己防守不住,這都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守住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線,就是自己的底線。底線一旦被突破,我們將無法立足和生存,肯定會迷失自我。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在逃的走私犯,在警方的強力追捕下,他靈機一動,帶著所有的走私貨物,躲進了一家破舊的教堂里。
教堂里有一位老牧師,走私犯請求牧師答應他將走私貨物藏在教堂的閣樓里。虔誠的牧師立即拒絕了走私犯的要求,并要走私犯馬上離開,否則他就要報警。
“我給你一筆錢,以報答你的善行,你看20萬怎么樣?”走私犯苦苦哀求。
牧師堅定地說:“不!”
“那么50萬呢?”走私犯忍痛加碼。
牧師依舊不為所動。
“100萬好嗎?”走私犯仍不死心地問。
牧師突然大發(fā)雷霆,用力把那人推到門外去:“你快給我滾出去,你開的價錢,已經(jīng)快接近我心里的數(shù)目了?!?/p>
看了這個故事大家肯定會驚訝地問:“難道連虔誠的牧師也有動邪念的時候?”牧師盡管離上帝最近,可他畢竟不是圣人。他的心里,也有“貪”的念頭,只不過他的底線要比別人高!不過面對誘惑時,牧師還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為自己守住底線很重要,或許你的那條底線就是靠近道德的邊緣,一旦沖破,原來所做的一切都白費了。沒有規(guī)則,比賽無法進行;沒有規(guī)則,必會“一念之差,釀成千古恨”。而給自己劃定行為的底線,就有了左右理智的閘門、控制沖動的開關、走出迷津的路標。守住底線,便擁有人生順利的安全港口和事業(yè)成功的堅固堤岸。
不僅要給自己留底線,還要為別人留一條底線。給別人留底線無疑是在幫助他人,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何樂而不為呢?
有這樣一則新聞報道:
一個家境極度困頓的女孩憑自己的努力榮獲高考狀元。她和家人在高興的同時,又為高額的學費發(fā)愁。就在這時,一家保健品廠找上門,允諾只要她聲稱自己堅持服用該廠產(chǎn)品,就可獲得一筆可觀的報酬。
對于這個近乎“天下掉餡餅”的大好機會,父母動心了。然而,這個女孩卻當場拒絕。
少了這筆錢,她的求學之路要費很多周折,甚至,有可能很難實現(xiàn)自己多年的目標—進入大學深造。但她守住了心中的底線,也守住了做人的底線。
每個人都應守住心中的底線,否則必將遭受懲罰。人盡量做一些利人利己的事,清楚自己的底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那么,美好的生活是屬于你的。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做到底”,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關系就會融洽、密切??墒怯袝r候只得到而沒有付出,會有落空感。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使關系平衡的一種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留有余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許是平衡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
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系,就適時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實現(xiàn)自身價值。不至于因為內(nèi)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系。而“過度投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就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
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生活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追求目標的人,才能守得住底線,但人會有很多具體目標要去追求,不是每個具體目標都能實現(xiàn),但守住底線卻是每個人都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