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平肝明目的延壽名花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庇捎诰栈ㄩ_在深秋,賦得秋涼肅氣。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等病癥。
性味:性微寒,味甘,苦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肺經(jīng)
功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
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深秋,颯颯涼風使青翠欲滴的草木相繼枯萎,使萬紫千紅的鮮花凋零敗落。此時,菊花卻傲然挺立,競相開放,漫山遍野地開著的金色菊花,不禁使人想起《西廂記》的名句:“碧云天,黃花地,秋風緊,北雁南飛。”
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公元前5世紀的《禮記》中已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的記載。周文王時代的《致富全書》中,詳細地記述了菊花的品種、繁殖、栽培和管理。公元9世紀前后,菊花經(jīng)朝鮮傳入日本,16世紀末傳入歐洲,19世紀初又傳到美洲。今天,我國菊花品種已達兩千多個,開遍了全世界,成為世界的名花。
古往今來,歷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把菊花作為歌詠描繪的對象,形成了獨特的菊文化。古畫里就有“梅、蘭、菊、竹”四條屏。不少詩詞把菊花人格化,當做安于貧窮、不慕榮華、有骨氣的人的象征?!包S花晚節(jié)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品質(zhì)的高潔。晉代陶淵明寫了許多菊花詩,贊美“秋菊有佳色”,描繪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令人神往的境界。而唐末著名起義領(lǐng)袖黃巢的菊花詩中,諸如“我花開后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句,語調(diào)斬截,氣勢凌厲,這些石破天驚、走雷挾電的詩句,像一簇簇閃動著反抗精神的火焰,閃爍在歷代反抗權(quán)威者的民眾心中。
而在我國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菊花的故事,早在兩千多年前,漢代的應(yīng)劭在《風俗通義》里說:河南南陽酈縣(今內(nèi)鄉(xiāng)縣)有個叫甘谷的村莊。谷中水甜美,山上長著許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從山上菊花叢中流過,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戶人家都飲用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歲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歲。漢武帝時,皇宮中每到重陽節(jié)都要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
另外,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菊花菜可說是亮點之一。宋代名菜中就有菊花饋?;疱佒蟹胚M菊花瓣,半熟時撈出來吃,會令人滿口芳菲。
當今有不少膾炙人口的菊花名菜,如廣東的“臘肉菊花餅”、“菊花蛇羹”,杭州的“菊花燴三絲”、“菊花咕老肉”,北京的“菊花色球”、“菊花肉”等。
除此之外,菊花還是一味著名的中藥。菊花入藥的歷史,可見于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菊花被列為上品,說它“主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沼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肚G楚歲時記》上說:“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史正志《菊譜·序》說:“漢俗,九月飲菊酒以拔除不祥?!倍搅嗣鞒?,藥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它更是倍加推崇:“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實,飽經(jīng)霜露,備受四時之氣,葉枯不落,花槁不謝。其苗可蔬,葉可嚼,花可餌,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自本至末,罔不有功。”文縐縐的一大篇,其實就是說菊花春生芽,夏葉茂,秋開花,冬結(jié)子,不畏風霜,四季常綠。它的苗可做菜,葉可生吃,花可做糕餅,根和種子可入藥,還可做藥枕、釀藥酒。最終歸納起來,就一句話的事兒——菊花從頭到腳都是可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