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蹦極》和《飛躍報話機(jī)》都很好看,有離奇的情節(jié)和豐富的想象,特別是后者。但二者相比我更喜歡《愛的蹦極》。
他不是愛男人,他只是愛這個人。
他最后的畫外音是“在人生的絕壁上,往下跳也不是終點。我一定要與你相遇,那不是因為愛你,而是因為只能愛你一個人?!?/p>
韓國電影是有一點點大同小異的,比如男女主角的長相,再比如結(jié)尾總有點睛之筆,而且常常使用畫外音。
《飛躍報話機(jī)》的結(jié)束語是“每個人都有熱情而且為那熱情生存,等熱情消失,人也就死了。但有的人連死也不會屈服,他將熱情傳給另一個人。”
明知道老套,還是會感動。
上述三個好看的片子,如它們的介紹人之一,《今日說法》、《大家看法》的張紹剛老師所說,《白蘭》把兩個沒見過面的人的愛情拍成那個樣子很不容易了。而研究影視藝術(shù)理論的小馬的理由是,《愛的蹦極》和《飛躍報話機(jī)》是韓國愛情的精華。一個超越性別,一個超越時空。
于我而言,或一見鐘情,或至死不渝,這樣的愛情,是一個理想。
這種完美、理想的愛情,原諒我模仿《苦月亮》導(dǎo)演波蘭斯基所說的一句話,我喜歡生活中愛情的完美,而電影中則不然(他說的是我喜歡電影里的陰影,而生活中則不然)。它們和我感覺中的韓國愛情沒有重疊,也和我此時的心境相去甚遠(yuǎn)。
其實要讓我這個在愛情戰(zhàn)場上屢戰(zhàn)屢敗的人來寫愛情,即使是別人的愛情,也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