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龍袍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都是特別神秘的。其實古代中國人締造出了很多瑞獸,比如龍、麒麟、鳳凰等,尤其是麒麟,有太平、安康、祥瑞的意思。可為什么偏偏選擇龍作為皇帝衣衫上的圖案呢?簡單地說,因為龍的寓意要比麒麟更深刻一些。
麒麟說起來很有意思,有學(xué)者認(rèn)為,我們創(chuàng)造麒麟這個瑞獸早期是受長頸鹿的啟發(fā)。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形象,一定是基于某一種形象。而在亞洲這片土地上,人們從來沒見過動物能長那么長的脖子,有好幾米長,確實不能想象。在遠(yuǎn)古時代,有人把這個形象帶過來的時候,中國人就不能接受,所以就對麒麟的形象加以改變,把它的脖子縮短了,紋飾也變得更花一些。
我們認(rèn)為麒麟只是一個祥瑞之獸,而龍作為神獸,能夠上天入地,包括入海、入水,無所不能。這是龍作為皇帝象征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我們說皇帝是“真龍?zhí)熳印?;皇帝開心叫“龍顏大悅”,不開心了就是“龍顏不悅”;皇帝的床叫“龍床”,坐的椅子是“龍椅”——什么都跟龍有關(guān)。以前還有一出京劇叫《打龍袍》,主要是說皇帝犯了錯誤,犯錯誤依然會受到懲罰,但是不能直接體罰皇帝,所以就打龍袍作為一種象征性的懲罰。但愿打在龍袍上,能夠疼在皇帝的心里,起到警示作用。
這是一件清中期皇帝的夏季吉服龍袍。在我們的印象中,明黃色才是皇帝使用的顏色,才是龍袍的顏色,而這件龍袍卻是藍(lán)色的??赡苡腥藭X得是不是搞錯了,其實沒有錯。實際上,龍袍的顏色有四種——黃、白、紅、藍(lán),即明黃(這是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月白色、大紅和石青色。過去說的“八旗”也是這四個顏色——正黃、正白、正紅、正藍(lán)以及鑲黃、鑲白、鑲紅、鑲藍(lán)。
到了雍正時期,龍袍就定為這四種顏色:石青、明黃、大紅、月白,而且石青色是打頭的。到了乾隆時期,把顏色比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藍(lán)色,所以藍(lán)色的龍袍越往后顏色就變得越淡。
皇帝一年四季的衣服是在變化當(dāng)中的?;实垡驗橛卸Y制管束著,所以龍袍的形制都是一樣的,但使用的材料不同。這是一件夏服,是透光的,把手?jǐn)R進(jìn)去,隔著衣服能隱隱約約看見。這是一種很薄的紗,上面繡著龍。
皇帝的龍袍有很多種。首先是禮服,也叫“袞服”,是在諸如登基、大壽、冬至等這些最重大的場合穿的;次一等就是“吉服”,是在吉慶的日子穿的;再有就是“行服”,最后就是“燕服”。所謂燕服,就是平時不見人的時候穿的,這種便服跟我們百姓穿的衣服就比較接近了。其實龍袍就等于皇帝的工作服,它不僅僅是一個象征,更重要的是對皇帝行為的一種約束,在什么樣的場合就穿什么樣的衣服。
右圖是一塊明代龍袍的衣料,還沒有經(jīng)過剪裁??梢钥吹煤芮宄?,中間是人的頸部,也就是頭部,這個地方是要裁掉的。明代龍袍上的龍都碩大無比,不像清代。清代龍袍形成定式以后,一件龍袍上有九條龍。而這塊料子上后面只有兩條,前面是一條大龍。這塊明代晚期的料子,能夠保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中間留了一條線沒有織上,應(yīng)該從這個地方剪開。這個布料是直接織錦的,從它的背面可以看到,即在織造這塊布的時候,直接就把圖案織在上頭了。也就是說,龍袍上的圖案實際上是先織上去,然后再剪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