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市場向來喜歡追風,面對2011年越來越強的通貨膨脹預期,應該會有更多投資者加入到白銀投資的行列。
在利潤面前,人們很容易被沖昏頭腦。所以投資之前,請務必認真思考:白銀投資的前途是否真的“一片大好”,你是否真正了解白銀投資?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影響銀價的因素。
在氣象學中,有一種“蝴蝶效應”,具體意義為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夠帶動整個系統(tǒng)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
金價的走勢,不僅由市場供求狀況決定,它還取決于其他更多只“蝴蝶”。看清這些“蝴蝶”的飛行狀況以及走向,有助于更清晰地判斷金價“龍卷風”是向上吹還是往下吹,進而決定要拋出還是購入。
白銀被稱為“次黃金”,它與黃金同樣都屬于貴重金屬,其價格走勢也與黃金呈現(xiàn)極為密切的正相關(guān)性。進而我們可以得知,影響金價走勢的要素,往往也會作用于白銀。
銀價與油價正相關(guān),與美元背道而馳。
與黃金一樣,白銀也是以美元計價,并基本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國際石油價格也是以美元標價,也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
所以,當產(chǎn)油國的石油價格上漲時,往往會引起美元貶值;而美元貶值時,人們?yōu)榍筚Y產(chǎn)保值,可能搶購白銀。由此,銀價被刺激走高。
在投資白銀時,我們不應將眼光只盯在短時間或每天的銀價走勢上,而是應該具備國際視野,關(guān)注國際油價與美元的走勢。
銀價與通貨膨脹正相關(guān)。
通貨膨脹期間,錢不再如以前值錢,這就會刺激人們將錢轉(zhuǎn)化為大宗商品或更為保值的商品,黃金和白銀都是不錯的選擇。在投資熱情的推波助瀾下,銀價可能會上揚。
在目前通貨膨脹的預期下,投資者適當配置一些資金在白銀投資上,是明智的做法。
國內(nèi)銀價與國際銀價正相關(guān)。
當世界越來越小,變成一個村落時,中國經(jīng)濟與世界經(jīng)濟也越來越難以分割。
每次國際銀價創(chuàng)新高時,國內(nèi)銀價也會蒸蒸日上,二者“同呼吸共命運”。國內(nèi)投資者在決定是否投資白銀時,要先看看國際銀價走勢,以作參考之用。
總體而言,白銀的價格走勢與黃金基本一致,2010年就是最佳例證,而且白銀的價格漲幅超過了黃金。
不過,漲幅有多大,其跌幅就可能有多大。不可否認的是,白銀是國際市場上波動最劇烈的商品之一,遠高于黃金。據(jù)統(tǒng)計,近兩年來,黃金年波動幅度為20%左右,白銀則高達40%;日波動幅度也是如此,黃金為2%左右,白銀則約為4%~5%。
雖然同為貴重金屬,白銀以商品屬性為主,黃金則以金融屬性為主。在中國,雖然白銀市場的開放時間比黃金市場還要早-1998年,白銀市場就敞開大門,笑迎八方客,但當時白銀更多地被運用到消費品市場,體現(xiàn)著更濃重的商品屬性。在國際金融支付中,它根本無法與黃金相媲美。這也是白銀投資不及黃金投資普及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認,白銀目前的中短期投資機會要好于黃金,但是如果從長遠的保值角度來看,則可能稍遜于黃金。
與黃金相比,白銀更強的商品屬性,可能會托起其價格,也可能會拉低其價格。眾所周知,市場價格受各種因素影響,白銀價格也不會一直被供求關(guān)系所主導,其中蘊涵著很多的變動性,為白銀投資增添了諸多風險。
20世紀70年代,白銀曾一度遭遇“爆炒”,價格飆升至每盎司50美元,此后一路下跌,在各種投資品屢創(chuàng)新高的環(huán)境下,仍然沒有突破當初的歷史高位。
而且,即使是近幾年來白銀價格也不是一路走高,仍體驗著大起大落的過山車行情。2007年8月12日,由于金融危機爆發(fā),白銀價格維持在每盎司11。06美元的低價位,隨著世界經(jīng)濟開始出現(xiàn)強勁增長,2008年3月,銀價上漲至每盎司21。35美元。7個月內(nèi),銀價上漲了93。04%,與2010年的漲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2008年10月,隨著以石油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銀價又跌至每盎司8。44美元。同樣在7個月內(nèi),價格跌幅高達153。96%。此后,當世界經(jīng)濟開始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銀價又出現(xiàn)飆升,2009年11月,銀價達到每盎司19。42美元。在13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價格竟然又上漲130。09%。
白銀并非像黃金那樣的硬通貨,抵御信用風險的能力更是不足。為規(guī)避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如果投資者選擇投資白銀,宜做中短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