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面對大學里的陰謀和陽謀(2)

大學四年挖好坑 畢業(yè)十年牛哼哼 作者:嵇萬青


保送研究生,原則上都是成績說話才行,不過親愛的,你們看多了社會新聞就知道這當中潛規(guī)則真的有。錢權(quán)交易或者權(quán)色交易,絕不是空穴來風。如果我給你8000塊我可以得到一個公費研究生的名額,而你可以擁有這額外的酬勞,大家何樂不為呢?當然這只是個比方。只要在一個系統(tǒng)某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某個人的權(quán)力很大又極容易操作,這個人就是最危險最容易收買的。這種事在許多高校云集的大城市,顯得更為人所習慣和理解。我說了象牙塔絕非丑陋,但也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美艷。你要容忍幾粒老鼠屎的存在。

只能這么說,如果你有關(guān)系,那建議你少用,因為這對別人是極大的不公平。如果你想耍歪心思,那請你想想你真的不能堂堂正正贏一回嗎。一塊大蛋糕擺在那里,每個人手里拿著一把刀,本來是用來吃蛋糕的,這時候你拿它捅了別人一刀,這算怎么回事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自己成為自己曾經(jīng)痛恨的那種人,這才是最大的悲哀。在大學里你都不能管好自己,日后走入社會又當如何?我相信即使能力再強也只會是危險品,而不是對社會有益的優(yōu)等品。

(2)大學里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舉報別人?

有朋友告訴我,自己的校內(nèi)號被人舉報了,然后被封掉了。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常見,慢慢地也習慣了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大學這個微小的社會同樣如此。

先舉個例子,是從別人那里聽來的,說是某人被評上了一等獎學金,結(jié)果因為在校內(nèi)網(wǎng)上寫了幾句罵學校的話,被取消了獎學金資格。我們先不討論學校這種做法到底是否正確或者是合法,我們先想想是哪個同學這么熱心向輔導員舉報的。是跟他爭獎學金的人,是看他不爽的人,還是無聊的人?這些都有可能。

我們的班級群里現(xiàn)在都有了班主任老師和院里輔導員的身影,理由是為了方便同學們咨詢問題。其實說白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監(jiān)控。于是平時吵吵鬧鬧的QQ群現(xiàn)在一天到晚都很平靜。因為在班主任沒加到群里之前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班主任在開班會的時候很生氣,說有人在群里邊說話對他不滿。大家聽到之后都面面相覷,又覺得不可思議。本來是某個人隨口說的一句,居然不知道被誰這么快就上達天庭傳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班主任是沒什么錯的,因為他并沒有因此批評那個“亂說話”的同學。但從此大家卻有了忌憚,好好一個班級,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搞得跟集中營似的。

在校內(nèi)網(wǎng)上有一種人是最可恨的,比如一個相冊,一篇日志,甚至其他什么東西,他自己看完了之后,就算覺得再好他也不會分享給別人。反之,一些所謂“不法”的東西,很多情況下他們居然選擇向管理員舉報。理由是涉嫌反動,涉嫌色情等,總之讓人感覺很扯淡。

在元代也有這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漢族官員通過科舉考試謀得了職位,后來此人居然建議皇帝取消科舉考試,被其他大臣譏諷為過河拆橋。我們的身邊同樣也潛伏著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是天生的“五毛”,擁有著陷害他人的過人稟賦。而且他們的動機也不是為了那五毛錢,卻純粹是因為閑得慌或者泄憤。

我們注意到中國的網(wǎng)絡(luò)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大多數(shù)網(wǎng)頁上都會有一個“舉報”的按鈕??淳昧丝赡芤矝]太在意,但是一個外國人一旦了解“舉報”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會覺得我們中國人很奇怪。為什么是“舉報”呢?向哪里舉,向哪里報?當然是向上咯,看看,典型的奴性邏輯,這和古人的所謂上達天庭不過是一個意思。這里邊隱藏的就是中國人千年不變的奴性氣質(zhì)。

我們?yōu)g覽國外的或者中國臺灣、香港的一些可以瀏覽的網(wǎng)頁,我們就很少見到“舉報”這個字眼。當然他們會有另外詞語“投訴”、“申訴”,請注意“投訴”的訴和“舉報”的舉的區(qū)別,前者強調(diào)的是民眾的主導性,也就是網(wǎng)絡(luò)主管部門只能是接受民眾投訴的情況,然后為其服務(wù)幫其解決困惑;后者則一味強調(diào)上下級的差別,普通民眾將問題往上報了,至于怎么解決,解不解決都要看上邊的臉色了。然而就是這樣,很多國人包括我們的大學生都樂此不疲地參與到舉報他人的所謂“不法”活動當中。

我經(jīng)常可以看到校內(nèi)有人給別人發(fā)校內(nèi)信講某某人的壞話,或者看到某人手賤地點了“舉報”二字,問其原因有時候頗為雷人,“覺得好玩唄”、“看他不爽啊”,然后等到別人的號被封掉了之后擺出一副優(yōu)哉游哉的表情。于是我們也不難想象為什么會有人暗地里給相關(guān)部門寫信舉報袁騰飛了,那舉報信從行文的邏輯上看完全是陰謀的論調(diào),而不是真的如其筆下所寫的為了捍衛(wèi)什么之類冠冕堂皇的借口。

從武則天立在朝堂的舉報箱,到明清的文字獄,到“文革”中某些“愛國分子”的嘴臉,我們可以很悲涼地看到中國人是有這方面?zhèn)鹘y(tǒng)的。一些民眾不思如何擺脫統(tǒng)治者獨裁的統(tǒng)治,卻反而動起利用這特殊環(huán)境謀害他人公報私仇的心思。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人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人心隔肚皮”,一個嗜好陰謀的民族內(nèi)部自然很難團結(jié),前進之路舉步維艱也是必然。

大家看看當今網(wǎng)絡(luò)上一些愈演愈烈的口水戰(zhàn),說白了其中很多沒必要爭執(zhí)的常識之所以會引起所謂的大討論,不是庸民們思想覺悟不高,而是實在有太多的別有用心的攪水者。他們?yōu)橹约旱囊恍┬±娑艞壛苏_的立場,不惜巧舌如簧、顛倒是非。這種人乃是當今這個國家國民意識重建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和敵人。

而那些以舉報他人自喜的大學生與此同理,一方面你們的一些有良知的同齡人會為你的行為感到不恥,另一方面你們自己也只不過是生活在這種奴化的環(huán)境中,遭受毒害而誤當其為養(yǎng)分畸形成長的可憐鬼。你們繼承的是這個古老民族文化中有毒的部分,就像曾經(jīng)讓人大跌眼鏡的幾位舉報老師“反動言論”的所謂法律系的女生們,她們才是真正腦殘的代表,我們遇到了只好觀其行從此敬而遠之。

至于這種以陷害他人獲取滿足感的畸形文化,我并不指望它在一個可以預見的時間里能夠被改變。這些年來傳統(tǒng)古典的推陳出新的解讀,到最近《新三國》的熱播都讓我感覺到中國人對于所謂“謀略”、“手段”是有一種骨子里的崇拜的,蔣方舟最近寫了一篇大學里的學生會官場文化的文章,大家可以由此想象一下未來當我們80、90后接棒成為這個國家的管理者的時候,是否就一定真的能夠社會進步前途一片美好呢?早熟,從小浸淫在濃重的形式主義中,同時也有要求進步的一面,這種矛盾的結(jié)合讓我們對未來不好估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