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別,思想迥異,行為不一。人與人之間也就因此有了矛盾。如此看來,人和人之間注定要有思想的交鋒,行為的沖突。婆媳之間,這樣的思想交鋒和行為沖突自然會更加激烈一些,更加微妙一些。聰明的女人自然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和婆婆之間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沖突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而問題的關鍵是,你該如何處理這樣的矛盾沖突,化干戈為玉帛,彼此遷就以達到和諧。
曾經有這樣一個媳婦,她是一個挺孝順也挺聽話的媳婦。在她的老公和公婆面前,一直是一個乖順、賢惠的女子,公婆家對她也是比較滿意??墒?,忽然有一天,這樣穩(wěn)定和諧的家庭里,還是發(fā)生了不愉快的事情,風平浪靜的日子被打破了。這個媳婦的婆婆突然對兒媳婦的態(tài)度急轉直下,氣鼓鼓地愛答不理,甚至說話帶鉤帶刺,一點也不客氣,再也沒有原來那種親如母女的樣子。這讓媳婦很是下不來臺,也很迷惑。媳婦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到位而得罪了婆婆大人。于是,這個媳婦就自我剖析,思前想后,看看自己到底是在哪里出了疏漏,在哪方面做得欠考慮而造成了今天這個窘況。
可是,這個可憐的媳婦思來想去,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于是,她就覺得格外委屈,感到在婆婆面前受到了非人待遇,就在老公面前哭哭啼啼的,把氣都撒在老公的身上,弄得全家都挺壓抑,都不和諧了。最后,終于找到了癥結的所在。原來,問題出在這個媳婦在外面不經意說的一句話上。
很久以前,媳婦和自己最要好的鄰家姐妹一起逛超市。那是她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最信得過的人,兩人無話不談。在超市里,這個媳婦看到門口的搖搖車,就想起了一件事情,順口就對那個姐妹說:“上一次我和我婆婆帶著寶寶來逛超市,寶寶一個勁兒要玩搖搖車。一元硬幣玩一次,我沒有硬幣,都是他奶奶出的錢。結果玩了三次之后,寶寶還要玩,他奶奶就很生氣地對寶寶說,如果想玩以后自己賺錢自己玩!”就是這么一句隨意說出的話,結果就惹了禍了。鄰家姐妹在以后的某一天,也是很隨意地跟別人說起這件事情,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最后竟傳到了這個媳婦的婆婆耳朵里。可是傳到婆婆耳朵里的話,早已經被演繹得不像樣子,說為了三元錢,當奶奶的心疼得立起了三角眼,氣勢洶洶地訓斥孫子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