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脫臼的小胳膊(2)

做孩子的天使媽媽 作者:梅寒


“實在對不起,王淼家長。我們也沒想到這孩子性子這么烈,你走了之后,她一直哭,后來哭得輕一些了,我們就松開她的手去照看其他的孩子,誰知道她打開門就往大門外跑,我去拉她回來,沒想到……”那位年輕的老師一直在向我道歉。

我還能說什么呢?這樣的意外,誰都不愿意發(fā)生。我想的,只是趕緊去把孩子脫臼的小胳膊給她復位。

帶她到一位老中醫(yī)那里,把她的小胳膊給復位。老中醫(yī)說可得小心點,要是成了習慣性脫臼就麻煩了。打了夾板,把她的小胳膊給吊起來。在家足足養(yǎng)了一個星期才敢給她放下來。我一直為此事內疚著,懊惱自己那天不該那么決絕地走,留她一個人在那里。她卻似乎早已忘記了脫臼的疼,倒是很受用那樣的日子。不必去她最害怕的幼兒園,媽媽還天天圍著她轉,她竟然對我說:“媽媽,以后也不去幼兒園了吧。”

當然不成,幼兒園總還是要去的。可因為有了先前的經歷,那家陽光幼兒園,她死活不去。一提起來,她就說:“那里阿姨好兇,會把我小胳膊拉下來?!?/p>

第一次送她入園,以她的退園告終。

送孩子入園,看起來只是大人們的事,選擇幼兒園,交費辦手續(xù),在這個繁瑣的過程里,我們往往會忽視了最應該重視的一點。入園,可以算作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踏入社會這扇大門里,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都得讓他們有一個足夠的準備。孩子入園前的準備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入園后的適應性,因此這項工作必須要做好。朋友是一位幼兒園的老師,據她這些年的從教經驗,她說,孩子入園前,至少要做好如下幾條:

第一,讓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要想辦法激起孩子對幼兒園的向往,消除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第二,讓孩子具備一定的自我生活能力。比如獨立用餐,獨立如廁,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與人交流。有了這些能力后,孩子才能更有信心地迎接幼兒園的群體生活。第三,物質準備。比如給孩子提前準備好入園的書包文具,事先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制度,提前與幼兒園的老師交流溝通。

可惜這一切,我到多年后才懂。那時笨拙,根本不懂這些,才會讓孩子受那些不應該的傷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