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人,難以對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人說“不”。要學會說“不”,對有的人來說很難。有的人一輩子也說不出來,他們的一生,就是不獨立自主的一生,他們的選擇被形形色色的潮流所左右,行為被七嘴八舌的人所控制,時間被莫名其妙的事情所分割,連感情也是為別人所禁錮的、混亂的。這樣的人,到了臨死的那一天,也許才會猝然發(fā)現(xiàn),他們的頭腦,不過是他人思維的跑馬場;他們的手腳,不過是別人意志的復印機。他們一生都在討好別人,都希望能夠得到承認和肯定,卻不知這世上并沒有一個機構,負責評判我們的生命。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除了迎合別人,就是表現(xiàn)出什么都不需要的麻木狀態(tài),遠在生理的生命還沒有消亡之前,心理的生命已經被扼殺。
其實說來說去,自卑的人最主要的誤區(qū),在于他們認為自己不配也不可能享有真正的幸福。
這是一個悲慘的自我預言,尤為悲慘的是,如果你真的這樣預言自己的人生,它就可能真的變成現(xiàn)實。我們不是常常說心想事成嗎?想好事,不一定真的成,因為還需有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因素配合,但一個倒霉的預言卻常常應驗。因為要想把事情弄糟,只要人這一個因素,就足夠了。
所以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你得先找一找自己的優(yōu)點。我認為,你肯定是有不少優(yōu)點的。比如說,你能發(fā)現(xiàn)自己有自卑心理,并且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出自己有自卑心理,這就很不容易,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并且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你做到了,在這方面你就比別人強一點。為什么還要把“自卑”的帽子扣在自己頭上舍不得丟掉呢?
要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首先是建立在對自己正確認識評價的基礎之上,對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有一個合理的認識;其次要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自己可能今天在一些方面不如這個,在另一些方面不如那個,但通過努力,是可以趕上或者超過他們的。古文里說“學如積薪,后來居上”,這樣的事例實在太多了。
比如,大家熟悉的愛因斯坦,他在小學的時候,常常被斥為生性孤僻,但后來卻提出令世界震驚的相對論,成為在科學史上劃時代的偉大物理學家。整個20世紀里,在對科學的貢獻方面沒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論。他如果在別人的偏見之下感覺自卑,并且喪失了自信心,還能有后來的偉大成就嗎?
當然,也有一些方面是不可改變的。比如,因為天生的遺傳而造成的個子矮小,相貌平凡,甚至一些天生的殘疾,這些就不大可能改變。但是,這也不應該成為自卑的理由。就說身高吧。鄧小平的個子放在現(xiàn)在去當兵,那是絕對的“不合格”的,但他卻領導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創(chuàng)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對中國和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魯迅先生的個子也矮,但我們一提起他,就覺得他很高大,肅然起敬,為什么呢?因為他是我們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所以一個人的某種先天不足,絕不能限制其成長、發(fā)展,不能限制其取得超人的成就。懂得了這個道理,還有什么必要為此而自卑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而其實素質教育就是要造就人格健全、道德規(guī)范、發(fā)展全面的人,自卑是與生俱來的感覺,產生是必然的,但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