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皇太極再次率部向遼西明軍發(fā)動進攻,企圖打通入關的道路。從這時開始,皇太極就派兵對錦州進行圍困,錦州守將祖大壽堅決抵抗,拒不投降。第二年,皇太極增派鄭親王濟爾哈朗、武英郡王阿濟格、貝勒多鐸等人率領大批援軍加強攻勢,用紅夷大炮猛轟錦州城,志在必得。祖大壽頻頻向明朝告急,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為經略,調集東協(xié)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與劉肇基、寧遠總兵吳三桂率兵四萬人前往阻擊,并且作了長期作戰(zhàn)的部署。雙方在義州對峙。清軍出沒于錦州,以阻擊松山、杏山的明軍。洪承疇以守為戰(zhàn),步步為營,接連擊敗來攻的清軍。
明朝方面,不惜調集北方三邊勁旅,出動八總兵即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云總兵唐通、玉田總兵曹變蛟、薊州總兵白廣恩、前屯衛(wèi)總兵王廷臣、山海關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合兵13萬,馬4萬,見清兵屯于錦州東南五里之乳峰山東,便命令部隊營于松山與乳峰山之間,構筑工事,騎兵布陣于松山東西北三面,其勢直逼錦州。松山離錦州18里。杏山在松山與塔山之間,相距各30里?;侍珮O聞知,不顧鼻血涌流,也顧不得群臣勸阻,毅然決然地親率三千精騎,晝夜兼程,六日后到達前線。看到形勢十分嚴峻,便決定將自己所率援軍布陣于松山、杏山之間,橫截大路,將松山與杏山隔開,以切斷明軍的后路。
明軍發(fā)現(xiàn)皇太極出現(xiàn)在松山前線,軍心大亂。連續(xù)兩天發(fā)起攻擊,沒有取勝,士氣低落?;侍珮O估計明軍因為缺餉可能連夜撤退,便命令部隊在杏山、塔山、小凌河諸口險要處設下埋伏,打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