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印象
最近有機會到臺南訪問,頗有些感想。由于學術會議安排在臺南召開,去之前我們不免有點擔心,因為大家對張明清在臺南被民進黨極端分子推倒在地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朋友們也都囑咐我們,到臺南開會可要小心點,不要來個頭破血流,上了電視。負責安排會議的臺南朋友則一再向我們保證,不會有事,臺南人很熱情,很淳樸,放心吧,臺南歡迎你們。
臺南人口只有60多萬,沒有高樓大廈,但卻有數(shù)不清的文物古跡,因為歷史上,這里曾是臺灣最早的開發(fā)地,政治經(jīng)濟中心,是明清時期臺灣的首府。
在臺南,婦孺皆知的當然是鄭成功。如今,那里有鄭成功祠,有“國姓爺”接受荷蘭人投降的赤嵌樓。在赤嵌樓,我們可以看到鄭成功向荷蘭人發(fā)出的勸降信,他與荷蘭人達成的受降協(xié)議書等。鄭成功被明朝皇帝賜朱姓,那就是享受王爺?shù)拇隽?,因此他稱自己為“國姓爺”。在協(xié)議書里可以看到,鄭成功是以“國姓爺”的名義與荷蘭人談判受降的,文字里一口一個“國姓爺”,那就是要表明,與荷蘭人的談判是大明皇帝授權的,代表的是皇帝。從協(xié)議書里可以發(fā)現(xiàn),“國姓爺”還真有大將風度,對荷蘭人大展東方文明的氣度,比如,不殺降兵,只是讓荷蘭人放下武器走人,走時,每人還可以帶上不少銀子,作為回家的盤纏。
鄭成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生在日本,在那里生活到7歲半,后來到福建,少年得志,靠父親的關系,握重兵。其父降清,而他卻堅持反清,曾據(jù)守福建一帶,長時間抗清扶明。后來,因清軍進逼,無立足之地,轉(zhuǎn)而入臺灣,驅(qū)走荷蘭人,在臺南建立了承天府,立臺南為“東都”。收復臺灣后,他寫道:“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還希望有朝一日,光復大明。他英年早逝,享年只有38歲。
有人形容,臺南是“三步一廟,五步一神”,實不為過。有的廟規(guī)模很大,各個都香火繚繞。像關公廟,在內(nèi)地大多規(guī)模較小,而在臺南則“氣宇軒昂”,這可能是與關公高大的形象有關。關公在臺南被稱為“關圣帝君”,是忠義、正義的化身,廟里還免費贈閱“關圣帝君覺世真經(jīng)”讀本,翻開來看,皆是教人如何要盡“忠孝節(jié)義”之語。臺南人信奉神靈,入廟即拜。就像赤嵌樓旁的文昌閣,原是書院所在地,由于有一尊“魁星爺”,成了風水寶地。據(jù)說,“魁星爺”有求必應,很是靈驗,于是每逢考試前,都有大批學子前來膜拜,求神牌上掛滿了學生證、準考證。我們看到,那些年輕的學生拜起來,真的很投入。為何拜“魁星爺”?據(jù)說,“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叫“魁星”或魁首。古時,科舉取士,中狀元稱為“大魁天下士”,或稱“一舉奪魁”,為此,讀書人相信“魁星爺”與“榜上題名”、“狀元及第”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