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炎黃子孫來說,龍不僅是一種通天的神獸,而且還是一種祥瑞的象征。在我國流傳的種種神龍的人文化,恰恰是由龍的神化演變而來的。在古人看來,龍既然具有神力溝通天地,當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給人庇佑。很自然的,人們就把龍當作能夠帶來吉祥幸福的瑞獸,把龍的出現當作昭示吉祥幸福的瑞兆,古代的統(tǒng)治者們甚至還把龍的出現當作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象征。
早在夏代,就有了在日用器物上雕刻龍形的習俗。不僅如此,人們還喜歡在衣服上繪制龍形。無論是在日用器物上還是在衣服上雕刻或繪制龍形,人們都是把龍當作了祥瑞的象征。到了戰(zhàn)國時期,龍的吉祥瑞獸地位隨著五行說的興起而得到鞏固,也更受人重視。所謂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戰(zhàn)國時期又有人把五行說與陰陽說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一個神秘的“五德終始說”,并用來解釋自然的變化與政治的變遷。所謂“五德終始”是說五行之間有一種相克的關系,即一種元素可以制勝、克服另一種元素,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古人就運用這一理論去說明政權的更迭與變化。按這樣的解釋,五行的相克導致五德的相克,于是水德勝火德,秦取代東周。而土德又勝水德,漢王朝又取代了秦王朝。也就是按五行的循環(huán)來改朝換代,當一個朝代日趨滅亡的時候,上天就要選新的王朝來統(tǒng)治天下,被選中的王朝就會出現征兆。
所以歷代就有了神獸出現的記載:夏代青龍降于郊野;商代是山中有銀濫出;周代天降下赤鳥;秦是秦文公狩獵時曾見一黑龍。漢代以后,龍作為吉祥瑞獸的一面越來越突出。傳說漢文帝時,魯人公孫臣說:“則漢當土德,土德之應黃龍見。”后來董仲舒等人就把“黃龍見”作為漢代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吉祥瑞兆。
《清史稿·災異志》記載:從順治六年到光緒二十一年的246年間,曾經出現過84次“龍見”。在封建社會中,每當王朝更替時總會出現“龍見”,有時某一地方官教化有方、治理成就突出時,也往往以龍作為瑞符來向朝廷邀功。據記載,東漢建武年間,北地太守曹風治理的地區(qū)民風淳樸、政績突出,感動了上天,就有黃龍降于北地。于是皇帝就賞賜曹風帛百匹,還給他增加2 000石的俸祿。
后來,龍吉祥的文化含義除了在帝王官吏身上顯現外,還與圣賢甚至是普通人拉上了關系。比如,在隋唐后的典籍中多有某人夢龍、見龍或類似的情節(jié),往往預示著其人的仕進、前程的發(fā)達與富貴。傳說北宋翰林學士鄭獬未顯貴時,一日夢見來到一處狀若宮殿的地方,就對畢恭畢敬地迎接他的小吏說:“龍馬精神名列榜首?!睘榇耸?,他還專門題了一首詩,曰:“文闈數載奪先聲,變化需時自古同。霹靂一聲從地起,到頭原是白龍翁?!?/p>
在我國,龍是最大的吉祥物。到了現代,龍作為人文的象征,甚至被延續(xù)到了現代企業(yè)形象的塑造上,被廣泛地應用于商業(yè)活動之中。以龍命名的企業(yè)名和品牌名隨處可見:金龍魚、科龍空調、E龍網等,簡直不勝枚舉,以龍為標志的吉祥物更是隨處可見??梢哉f,可愛的龍、威武的龍、圖案化的龍、擬人的龍在中國各行業(yè)的企業(yè)形象中比比皆是。從此可以看出,現代企業(yè)形象的塑造也在尋求吉祥的征兆。
世代老百姓雖然不像歷朝封建帝王那樣在口頭宣稱自己是龍子龍孫,但是在思想上大多數人仍然把自己視為龍的后代。我國西部的漢族及許多少數民族都把龍奉為祖先,并以龍作為本民族的圖騰標志。我國西北民間廣有龍種的傳說。有的說,在上古,天上有一條神龍下界,在一個山洞里與混沌老母相遇。老母騎在神龍背上遨游世界。待回山洞后,感到肚子里有東西蠕動。過了幾日,便生出幾個人頭龍身的怪物來。這幾個怪物不知長了幾千年,身材慢慢地短了,尾巴脫掉了,鱗片也沒有了,漸漸地變成了現在的人。還有一說,在很久以前,地上沒有人類,天上只有一條神龍。它很想在地上繁衍后代,便飛到一條大河邊,種下自己的牙齒。不久,地上發(fā)了一場洪水,牙齒被沖泡在洪水中。后來洪水慢慢地消失了,神龍從天上飛下來尋找牙齒,一看牙齒都在泥水里,它傷心地說:“我的心血白費了?!痹捯粢宦?,那些牙齒一個個從泥水里跳起來,變成了無數男女。龍種的傳說,徹底地表明了漢民族的祖先觀念和龍圖騰崇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