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文和先生再想想,也想不出什么新的東西了,就說五星級大賓館里有的差不多家里都有,也就這些了。妞妞這下完全釋然了,她由衷地感嘆一句,“原來咱們家和五星級大賓館一樣,我以前還不知道呢!”
麗文和先生都笑起來。麗文說,真是的,以前怎么沒注意呢,原來咱們家和五星級大賓館一樣。
妞妞由于這意外發(fā)現而興奮,一臉歡喜,再也沒有剛才的憂慮和羨慕的神情。她想進一步證實一下,就問:“爸爸,你說咱們家是不是和五星級賓館一樣?”
麗文先生這時也一臉恍然大悟,“嗯,是一樣。原來咱們一直住在五星級賓館里,我們以前還不知道呢,幸虧讓妞妞給發(fā)現了!”
麗文和先生找到一家還算干凈的小旅館,三個人都很坦然而又愉快地住下了。
晚上睡覺時,妞妞更是高興地說:“媽媽,我知道五星級賓館沒有什么,那里沒有爸爸媽媽。我才不住呢?!?/p>
是啊,再豪華的賓館哪里比得上一家人快快樂樂地在一起呢。在孩子眼里,房子里有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這種幸福遠比住在五星級賓館多得多。
幸福的家就在自己手里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在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都想把家打造成孩子的幸福天堂。但多少人卻把方法用錯了,他們在使勁往家里搬來豪華家具的同時,不經意間把家的氣氛搞壞了,讓家動不動就變成了夫妻吵架打罵的“戰(zhàn)場”,一座冷冰冰的沒有生氣的宮殿。孩子本該擁有的幸福,在這樣的家庭中不知流失了多少。臺灣著名學者傅佩榮先生說:人若沒有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就很難展開一個正常的生命。這句話對做父母的有很深的啟發(fā)意義。
我認識一對夫妻倆都是很不錯的人,先生是事業(yè)單位的領導,妻子漂亮能干,在一家不錯的國企上班,還有個兒子。他們的生活,一般人看來是很舒適的小康水平,但他們卻把別人眼中看似幸福的家弄成了無硝煙的戰(zhàn)場。兩個人隔三差五地吵架,鄰里都知道他們的這個習慣。兩個人性格都好強,誰也不讓著誰。其實,這位妻子對我說,吵架的原因也沒有什么大事,要不就是為了單位的事情,要不就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兩個人觀點不一致就大動干戈。兩個人吵完了,還都愛面子,開始冷戰(zhàn),誰也不理誰。吵了近二十年,才發(fā)現也沒有什么矛盾,可是兒子的問題卻成了他們最心痛的事。
兒子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一直生活得膽戰(zhàn)心驚,他不知道父母什么時候又會吵架,從而變得神經質、敏感,不論在什么場合下,有誰說話聲音稍高些,他就表現出驚恐、不安。孩子從小就特別希望爸爸或媽媽有一個不在家,因為那樣家里就有幾天平安了?,F在這個孩子已上初三,在父母不斷爭吵和冷戰(zhàn)中,他性情憂郁,脾氣暴躁,成績很不好,每天就是混混日子,讓父母頭痛得要命。夫妻二人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將來考不上大學,不能自立怎么辦。他們現在更發(fā)奮地賺錢,仿佛想給孩子掙夠一輩子用不完的資產。但無論賺多少錢,他們考慮到孩子的問題時都沒有安全感,沒有滿足感。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家庭生活中當然不可能沒有沖突,好的家庭關系并不意味著只是一團和氣。
麗文和先生也經常會有沖突,但他們一般情況下會避開妞妞,在兩個人之間盡快把問題解決了;實在避不開,也要盡量克制自己,至少不讓爭吵嚇著孩子。有時也會請女兒出來主持公道,他們相信孩子的看法往往比較客觀。他們很真誠地傾聽女兒的看法,從孩子的視角來發(fā)現自己的問題。雖然妞妞小時候常?!皵喟覆还?,不自覺地偏向麗文,但這至少能讓先生意識到孩子的愿望,出于對女兒愿望的成全,先生也會主動認錯。而麗文對先生也會經常讓步,如果發(fā)現先生氣憤得厲害,或是為了盡快結束爭吵,麗文就會把自己的“原則”和“理由”都拋一邊,主動認錯,向先生和解。他們的爭吵從來都是速戰(zhàn)速決,決不拖到第二天,不讓壓抑的氣氛長時間地籠罩在家庭里。父母的行為讓孩子看到,人與人之間有些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種態(tài)度解決。
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種人際關系,人性的真實、文化素養(yǎng)、價值觀、愛的能力等等都在這樣一種關系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它是兩個成年人合寫的生命自傳,是讓他們最親愛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體會生命的美麗,認識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啟蒙教材。
哪怕是離婚,只要理性和體面,也好于沒完沒了讓孩子備受折磨的爭吵。哲學家弗洛姆認為,如果夫妻二人的婚姻面臨解體,以為給一個表面融合的幸福而不去分離,然而任何深入的研究都表明,對孩子來說,家庭中緊張和不愉快的氣氛,比公開的決裂更有害,因為父母理性的分離,在一定程度上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夠靠勇敢的決斷,結束一種不可容忍的生活狀況。
父母們常常想給孩子攢更多的錢,實際上多少錢都買不來孩子的快樂。財產今天損失了,明天可以找回來,但孩子成長中的幸福感、教育機會一旦損失了,就永遠找不回來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健康地成長,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fā)育的人,這才是父母所能給孩子最豐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財富。
這里我把哲學家弗洛姆的一段話引用出來,和媽媽們分享:
上帝答應給亞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土地常常是母愛的一種象
征)被描寫為“到處都流動著奶和蜜”。在那里“奶”是“愛”的第一方面的象征,是關心和肯定的象征?!懊邸眲t象征著生命的甜蜜、生活的幸福和對生命的熱愛。大多數母親都能夠給予“奶”,但只有少數母親能夠給予
“蜜”。為了能給孩子“蜜”,一個母親不僅必須是一個“好媽媽”,而且必須是一個幸福的母親——母親對孩子的這種影響怎么說都不夸張。母親對生命的熱愛會像她的焦慮一樣感染孩子。這兩種態(tài)度都對孩子的整個人格有很深的影響。在我們生活中,人們可以在孩子們以及成年人中
間區(qū)別出哪些人只得到了“奶”,而哪些人則同時得到了“奶”和“蜜”。
父母創(chuàng)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給他肌體賴以成長的“奶”,還要給他心靈滋潤的“蜜”。如果說家庭狀態(tài)也可以像酒店那樣標注級別,沒有比和諧幸福的家庭氣氛級別更高的了。房子可以小一些,家具可以舊一些,電器可以少一些,但愛和親密一定要多——幸福的家是勝于“五星級賓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