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口前先想幾秒鐘(1)

成功人士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0件事 作者:于艷苓


職場也是競技場,風云變幻,環(huán)境險惡,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對手,即便是合作得很好的搭檔,也可能突然變臉。你暴露得越多就越容易被攻擊。

老話說得好:言多必失。意思是說話說多了難免會有失誤。其重要原因并不是“言多”而是“思少”。說前沒有考慮好,自然會有所紕漏。于是不少人將“謹言慎行”“少說為妙”當成治家處世的格言警句。 

但是,我們又不能怕出錯而不說,那等于因噎廢食。寡言者之所以智,是因為他們往往運用大量的時間在思考,而偶爾說的話都是點睛之筆,直中要害。

說話的重點不在多少,而在要恰到好處!口不擇言,結(jié)局只會讓自己陷入尷尬和難堪。

舌頭,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說話得當,會讓你的人生路走得更順暢。稍不小心,也會讓你陷入萬劫不復(fù)的窘境。古人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就說明了,說話是需要技巧的。

■說話不慎易招惹禍端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quán),傳說他母親在他降生之前,做了一個夢,夢見一老翁給家中送了一只小猿。所以,在他21歲的時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來出家為僧,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千居士”。

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xí)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jié)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chuàng)了新的藝術(shù)風格。

張大千尤愛畫馬、畫猿、畫犬,他深信畫珍禽走獸應(yīng)當忠于寫生,因而也喜歡養(yǎng)馬、養(yǎng)猿、養(yǎng)犬。

一次,他聽說一位軍閥家中養(yǎng)了一只名犬,所以很想去看看。正巧,這位軍閥邀請他去家中做客。張大千非常激動,一見到大帥就興奮地說:“我早就想來您家里拜望了!”

大帥以為張大千心儀自己,得意地點了點頭,說:“不客氣!不客氣!”

張大千余興未盡,順嘴說了一句:“我是特意來看你這只狗的!”

話剛說出口,張大千頓感不妙,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萬分后悔。于是,匆匆告辭,過了很長時間還心有余悸,摸著自己的脖子說:“幸虧大帥當天心情好,否則我的腦袋就搬家了!”

這或許只是一個特例,但是,正所謂禍從口出,如果沒有考慮清楚就順嘴瞎說,難免會得罪別人。恰當?shù)谋磉_能讓說話雙方更為愉快,更有利于工作和生活。

《三國演義》里面也有這樣一段。諸葛亮舉兵伐魏,兩軍在五丈原對峙。諸葛亮屢次要求開戰(zhàn),司馬懿都不理會,只是堅守城池,拖延時間。

諸葛亮遠道而來,拖延不起,就想到一計:派使者送信和一套女人衣服給司馬懿,諷刺他像女人一樣,畏畏縮縮,不敢與他正面交鋒。這一招氣得司馬懿幾乎吐血。但是,司馬懿也是一個非凡的人物,他不動聲色,反而笑著問使者:“諸葛亮說我像女人,就像女人唄。不知道諸葛亮最近吃睡如何啊?”使者毫無警覺,隨口答道:“我們丞相勤于政事,事情不管大小都要親自過問,而且吃得很少。”

很平常的一句話,司馬懿卻聽出了弦外之音:諸葛亮食少事煩,豈能久乎?于是,傳令下去,不管蜀軍如何挑釁,只堅守不戰(zhàn)。沒過多久,諸葛亮終于因為操勞過度,病倒在五丈原。蜀軍只好班師回朝。最后,諸葛亮病逝,反而成全了司馬懿的大業(yè)。

使者的一句話,雖是無心,卻間接地幫助了敵人,這全是言語不慎造成的。 現(xiàn)代,也有不少因為言語不慎而造成事端的事例。一名“官二代”,醉酒開車撞死了人,還要喊上一句“我爸是李剛”。一個城市的領(lǐng)導(dǎo),酒后開車,被執(zhí)法者攔截檢查。本來好好接受處罰就是了,誰知道,他口出狂言,道出身份,還揚言讓攔他車的所有人及單位領(lǐng)導(dǎo)全部下崗。逞了口舌之快的結(jié)局,卻是萬民指責。最后,該判刑的判刑,該撤職的撤職。甚至還因為說過的話而加重處罰,這又何苦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