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學會感恩(2)

你在為誰學習 作者:李明軍


有不少宗教的信徒在吃飯前都要舉行儀式,禱告或者唱詩?;酵匠D畹囊皇住吨x飯歌》是這樣的:

我們會食同心感謝

一粥一飯來處不易

上帝恩賜同胞血汗

歡喜領(lǐng)受為人服役這個也就是中國古詩“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每一粒糧食上都浸潤著農(nóng)民的汗水,也都是大自然的賜予。我們應(yīng)該感謝大地,感謝勞動者。美國哲學家赫舍爾說:“世界是這樣的,面對著它,人意識到自己受惠于人,而不是主人身份;世界是這樣的,你在感知到世界的存在時,必須做出回答,同時也必須承擔責任?!?/p>

佛教寺院僧人在吃飯前有“五觀”,食物來自許多人的勞動,食物還來自對其它生命的傷害,即使素食,也會傷害地里的昆蟲和蔬菜、稻谷上的害蟲,儀式也是為了感謝為人類犧牲的其它生命。我們即使不是教徒,沒有必要在飯前舉行儀式,但是也應(yīng)該在吃飯的時候能想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能想到農(nóng)民,能想到父母,還應(yīng)該想到這世界上由于各種原因,還有許多人吃不到飯,經(jīng)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所以要珍惜這頓飯。

德國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魯?shù)婪蚴反{曾說:“人類為了使自己更為富足,便從外在環(huán)境取用各種東西加入自己的生活中。但若不能對由外而來的東西心懷感謝、尊敬,便無法真正使外來的東西內(nèi)化為自己的。這不管是對形成身體養(yǎng)分的食物,或頭腦中運作的知識都是相同的道理。‘感謝’或‘敬畏’,是人類與外面世界取得關(guān)聯(lián)的重要感情?!?/p>

飯前的靜思和感恩,讓我們把煩惱暫時放下,讓寧靜與喜悅充滿我們的身心。伴隨著這種儀式,我們回歸到“吃飯就是吃飯”的本來狀態(tài),回歸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tài)。我們感悟到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對食物的珍惜,對宇宙最高力量的贊美。赫舍爾認為感恩意識意味著承擔任務(wù),受到召喚,它體會到生活是獲得,而不是索取。它的內(nèi)容是為收到禮物而感激。感恩意識不僅僅是一種感情,而且是做人的本質(zhì)特征。

感恩猶如源源不斷的心靈之泉,它滋潤心田,免于干涸;它讓生命充滿生機,遍灑陽光。只是一念之間,就會使生活發(fā)生徹底的改觀。如果我們能用感恩的心來看這個世間,就會覺得這個世間很可愛,就會覺得自己很富有。

讓我們也來和魯?shù)婪蚴反{學校的學生們一起吟詠:

親切的農(nóng)夫,謝謝您!

親切的太陽,謝謝您!

親切的雨,親切的大地!

謝謝美味的米!

太陽的光芒,

大地的恩澤

忘不了你們的恩賜。

“樹欲靜而風不止”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中受到寵愛,時間長了,導(dǎo)致他們覺得父母的關(guān)懷是理所當然,不僅沒有體會到父母的苦心,反而對太過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產(chǎn)生逆反心理。他們不懂得感謝,只知道索取,一切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

有的青少年埋怨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沒有權(quán)勢,因為父母沒有足夠的錢,因為父母對他要求嚴格,因為父母愛嘮叨。有的人甚至怪自己生錯了人家,沒有生在權(quán)要富豪之家。且不說人的生、老、病、死是個體無法掌握的,實際上,人生的幸福與否與權(quán)勢、財富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生長在平凡家庭,能享受到真正的天倫之樂,能享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深愛,也有發(fā)展的更廣闊空間。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不是看他在什么地方,而是看他從起點開始前進了多少。有很多有權(quán)貴之家的子孫,因為仰仗祖父的權(quán)勢富貴,不思進取,實際上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后退了,他們的人生就是失敗的人生。

現(xiàn)在許多新新人類都與“世界接軌”,過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圣誕節(jié),卻沒有想到過感恩節(jié)。他們視幸福為天然,認為本來就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他們大手大腳花父母親的血汗錢,對父母的饋贈從不言謝,稍有不如意便大發(fā)牢騷,總覺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會太不公平,動輒訴諸暴力,或以死相脅。這許許多多不勝枚舉的心理偏差,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來一次靈魂的洗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