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病毒性肝炎

甲型H1N1流感預防手冊:這樣預防最有效 作者:鄧多


1.病毒性肝炎有多少種

病毒性肝炎在我國法定管理傳染病中被劃為乙類傳染病。病毒性肝炎是由多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yōu)橹鞯囊唤M傳染病,主要病變部位是肝臟。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己、庚型及TTV病毒。其他病毒,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雖然也能引起肝炎,但各有其特點,不包括在本病范圍之內。

不同的肝炎病毒,傳播途徑、臨床表現(xiàn)及預后也不相同。其中甲型和戊型是經過消化道傳播,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是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播,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肝炎并可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己型肝炎由于病毒的結構尚未完全確定定,故目前尚未正式命名。庚型肝炎病毒目前被認為有可能是一種缺陷病毒,其致病性尚未明確。1997年日本學者從一例輸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找到一種新的肝炎病毒,命名為輸血傳播病毒(TTV),由于時間較短,因此,關于TTV的致病性、臨床意義、是否確定為肝炎病毒尚待深入研究。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預計將來仍有可能發(fā)現(xiàn)新的“肝炎”病毒。各型病毒引起的肝炎癥狀基本相同,包括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尿黃、皮膚及鞏膜黃染等表現(xiàn)。

根據(jù)癥狀出現(xiàn)的快慢輕重,可將病毒性肝炎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癥肝炎和淤膽型肝炎。因此病毒性肝炎有8型病毒4種表現(xiàn)。

2.病毒性肝炎是通過哪些途徑傳播的

不同類型的肝炎病毒其傳播途徑不同,傳染性也不同。我們掌握了它的傳播途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預防措施。

(1)甲型肝炎病毒(HAV)

甲型肝炎病人是傳染源,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甲型肝炎有慢性患者及攜帶者。甲型肝炎病毒僅從病人糞便中排出體外,污染食物、用具、玩具、手等,經口攝入傳播,因此也稱為糞—口傳播。食物、水源受到甲肝病毒污染,可引起甲型肝炎爆發(fā)流行。1988年,上海市因居民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了甲型肝炎爆發(fā)流行,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2)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人,尤其是慢性乙肝病人及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均有傳染性(傳染源)。病毒主要通過血液、體液及母嬰(垂直傳播)三大途徑傳播。

①血液傳播:包括輸血及血制品、注射、刺傷、共用牙刷和刮臉刀、外科器械及昆蟲叮咬等方式傳播。特別注意的是在消毒不嚴的診所、醫(yī)院或美容機構行紋眉、紋唇、拔牙、人工流產等手術也可引起乙型肝炎。

②體液傳播:由于乙肝病毒也存在于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汗液、血性分泌物當中,故通過密切生活接觸及性生活也可傳播乙型肝炎。

③母嬰傳播:病毒通過胎盤、羊水、產道及哺乳等途徑傳播給新生兒。由HB-sAg/HBeAg陽性母親分娩的嬰兒,乙肝病毒感染率高達95%,故乙型肝炎有家庭聚集現(xiàn)象。

(3)丙型肝炎病毒(HCV)

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均具有傳染性(傳染源),急性患者在起病前12天即有傳染性,起病后血中HCVRNA陽性表示有傳染性,由于HCV的血中濃度較低,故HCVRNA陰性也不能排除有傳染性。而慢性患者是丙型肝炎的重要傳染源,抗-HCV陽性代表有傳染性。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同乙型肝炎,但主要是經血液(輸血)途徑傳播,本病約占輸血后肝炎的90%左右,也可以通過母嬰傳播及性接觸傳播。

(4)丁型肝炎病毒(HDV)

丁型肝炎的傳染源及傳染途徑與乙型肝炎相似。

(5)戊型肝炎病毒(HEV)

戊型肝炎病人在發(fā)病前9天至發(fā)病后45天具有傳染性,傳播途徑與甲型肝炎相似,也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飲用水污染則是戊型肝炎爆發(fā)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

(6)己型肝炎病毒(HFV)

目前病原尚未肯定,一般認為與腸道傳播有關。

(7)庚型肝炎病毒(HGV)

目前有關庚型肝炎病毒的傳染性及傳播途徑正在研究中。

3.如何預防病毒性肝炎

急性肝炎及慢性活動性肝炎病人均需住院隔離治療,慢性肝炎可在家隔離治療。

甲型及戊型肝炎均經消化道傳播,只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就能避免發(fā)病,如不到衛(wèi)生條件不好的飯店吃飯,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不吃不潔的食物等。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主要是通過血液、體液和母嬰垂直傳播,所以,預防的重點在于切斷其傳播途徑,對乙肝易感者接種乙肝疫苗和施行母嬰阻斷措施。

密切接觸肝炎病人者可使用免疫球蛋白被動免疫阻止發(fā)病。甲型肝炎病人的接觸者可肌內注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或胎盤免疫球蛋白~毫升/千克體重。我國目前市售丙種球蛋白,可按學齡前兒童1毫升,學齡兒童2毫升,成人3毫升肌內注射。注射時間越早越好,最遲不宜超過接觸感染后7~10天,免疫效果可維持35天。接觸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或體液后可肌內注射高滴度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毫升/千克體重,每天1次,連用7天,1個月后可追加1次。

目前只有甲型和乙型肝炎有疫苗。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間,易感人群(嬰幼兒、兒童及血清抗-HAV-IgG陰性者)都應注射甲肝活疫苗,保護率在。凡乙肝易感人群(新生兒及任何年齡血液化驗沒有乙肝病毒感染也沒有乙肝抵抗力的人群)都應該接種乙肝疫苗。一般采用“0、1、6”方案,即當時接種1次,在滿1個月和滿6個月各接種1次,共3次,每次劑量為5微克,所產生的免疫力可持續(xù)5~9年,當體內抗-HBs測不出來時,可用乙肝疫苗加強注射1次。凡新生兒均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首次注射乙肝疫苗,接種劑量、方法同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