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話有術(shù),拒絕有禮:說話藝術(shù)之有效拒絕(4)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的說話藝術(shù)和處世哲學(xué) 作者:冠誠


逐客令也可以美妙動聽

古人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確,有朋友上門來聊聊天,敘敘舊是人生的一大樂趣。但生活中卻常有一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的不速之客。為了“對付”這幫人,你在下逐客令時不妨把話說得美妙動聽一些。這樣就不會因苛刻的言語而刺傷對方,同時又不失自己的熱情,以后再見面時也不會感到尷尬。

小陳是一名文學(xué)愛好者,在工作之余,喜歡伏案寫一些小文章。住在小陳對門的退休教師何某因閑下來無事,很是無聊。因此,只要聽到小陳下班回家的開門聲,他便跟了進去,和小陳聊天,以消除寂寞。

開始幾天,小陳出于對何某的尊重,只要何某一進門,便放下手中的筆,陪他天南海北地神侃??蓵r間一長,小陳就心疼自己的時間了,因為他不愿把空余時間全浪費在聊天上。

一天,當(dāng)何某再一次跨進小陳家時,小陳趕忙拿出自己剛發(fā)表的一篇文章說:“晚報上剛刊發(fā)了我的一篇文章,請您指正。我想今后盡量多擠出時間寫點東西,我還年輕,可不能虛度光陰??!”

小陳這番話似乎很尊重對方,但“請您指正”只是表面之意,而“我不想虛度光陰”的感嘆卻是在提醒對方:請您今后別再來糾纏不休了。

處世箴言:對付饒舌???,最好的方法是運用最高超的語言技巧,把逐客令說得美妙動聽。這樣就能“一箭雙雕”,既不挫傷對方的自尊心,又為自己節(jié)省了寶貴時間。

“理”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一些社交場合,你可能會碰上一些刁難的問題。這個時候,你沒有必要掩飾心中的反感和左右為難,也不必絞盡腦汁地思考應(yīng)對之計,而可以直接指出對方的問話不合時宜或者沒有禮貌,暗示這種不合理的提問會給別人帶來難處,從而正面拒絕回答該問題。

曾被劉少奇譽為“紅色資本家”的名人王光英,有一次受命赴香港創(chuàng)辦光大實業(yè)公司。誰知一下飛機,香港記者就向他提出了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這次來香港辦公司,您帶來多少錢?”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肯定的或否定的答復(fù)都不妥,錢的數(shù)目說多了或說少了都會給人鉆空子。好在王光英見對方是個女記者,急中生智答道:“對女士不能問歲數(shù),對男士不能問錢數(shù)。小姐你說對嗎?”

記者開口探問王光英辦公司用了多少錢,讓他感覺很窘迫。于是,他避開這個話鋒,用一句人們耳熟能詳?shù)乃渍Z間接地批評記者的提問違反了常規(guī),表明自己不會回答這種不符合“游戲規(guī)則”的問題,從而禮貌地拒絕了對方。

處世箴言:在社交場合中,以理拒人,就能掌握主動權(quán),反而讓對方手足無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