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構建公司戰(zhàn)略的五個C(6)

無國界的世界 作者:(日)大前研一


在真正的關聯(lián)經濟中,一個國家,如果失敗,將不能獨善其身;如果成功,亦不會獨享成果。從競爭力角度而言,由于通貨膨脹、工資飛漲、利潤增長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成功的代價正變得日益昂貴。這是日本和德國已經進入的發(fā)展階段。即使并不是經濟體三巨頭,亦非經合組織或歐盟成員國,只要一國(或地區(qū))的經濟能與世界其他經濟體自由聯(lián)系,那么該國(或地區(qū))就能分享經濟全球化的益處。目前,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正是這么做的。它們都沒有農民,對農產品幾乎不征收關稅。這樣,它們的居民便能夠以最便宜的價格買到最好的農產品。事實上,正因為自己不生產,所以新加坡的食品價格比日本的更便宜。對于我討論的主題而言,這是個很好的例證。即使在比較封閉、不夠發(fā)達的印度,那些富有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地區(qū),例如班加羅爾、海得拉巴等,集聚了眾多天才的軟件工程師,就可以通過積極融入關聯(lián)經濟體之中來實現(xiàn)本區(qū)域的繁榮興旺。因此,關聯(lián)經濟體的成功和繁榮,不僅屬于當?shù)鼐用?,也屬于那些有志積極參與其中的人。

政府的職能,則是確保它的人民能夠享有全球各地最優(yōu)質、最廉價的產品和服務,享受美好生活,而不是去保護某些產業(yè)或特定的利益群體。當代政府必須實現(xiàn)政策和管理透明化,這也是對世界的尊重。每當政府試圖保護國內的資源、市場、產業(yè)和就業(yè)時,其納稅人便會付出昂貴的代價。僅在20多年前,跨國公司還保有殖民主義者的姿態(tài),但它們卻利用政府分配給它們的特權和許可證進行掠奪性的資源開發(fā),占了不少便宜。但在今日之世界,消費者信息更為靈通,那些幸存的跨國公司正是在當?shù)貫橄M者的需求服務的。如果不這樣做,它們就會被當?shù)氐南M者(而非當?shù)卣┺饤墶?

不幸的是,傳統(tǒng)的政府仍然運用頒發(fā)許可證的辦法來管理外國公司的市場準入和經營資格。一旦外國公司進入了某國市場,它們便會充分利用其特殊的身份獲利。于是,我們看到,那些發(fā)展中國家的小轎車的車門往往使勁關也關不上。這是因為,被當做新型號引進的汽車,原來是至少10多年前的舊型號,而且其部件和零件也都停產了,諸如此類。然而,在一個真正開放的市場中,這些都不會發(fā)生,因為這里奉行優(yōu)勝劣汰法則:表現(xiàn)不佳者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政府官員運用權力對市場加強監(jiān)管或放松監(jiān)管,但是它們的新角色應該是在后座上,而不是占據(jù)駕駛員的位置,確保本國充分受益于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和生產者,從而使人民能夠長期過著低成本的生活。

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

在“冷戰(zhàn)”時期,政府官員一直持有這樣一個觀點:國家必須做好應對突發(fā)事件(如戰(zhàn)爭)的準備。因此,那些效率低下的產業(yè)得以因國家安全的名義獲得政府資助。即使在“冷戰(zhàn)”結束后,政府和一些特殊利益集團仍然保留著“冷戰(zhàn)”思維,試圖繼續(xù)保持這樣的做法。日本之所以生產大米,就是為了以防萬一。但這樣的做法,卻讓日本人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為國家要給種大米的農民發(fā)補貼,而那些有限的土地本來可以用來建設住房和娛樂場所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