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利特爾成為了華爾街上最著名的投機者,并且保持這一名聲長達20多年之久,盡管這期間他曾三次破產。但每一次他都能努力地從失敗中站起來,仿佛一只投機的不死鳥從破產的灰燼中重生。最終,他在1857年的市場崩盤中第四次破產,從此一蹶不振。此后數年,他仍然混跡于華爾街直到去世,但他只能零星交易一些小額股票,他的輝煌時代早已一去不返。威廉·沃辛頓·福勒①關于華爾街的傳記是19世紀60年代最暢銷的書籍,他這樣描述利特爾那樣的人:
凡是到過交易所的人,都會注意到一些經常光顧市場的普普通通的人。他們曾有過幸福時光,但他們把他們的錢遺失在了華爾街,他們每天都來到這里,似乎希望在同一個地方找回失去的金錢。這些人是市場的幽靈,他們用毫無光澤的眼睛瞪著報價牌,用干枯的手指著它,似乎在說:“這些都是你們干的!”他們擁擠在大門旁,在交易所的大廳出入,破爛的衣服,褪色的靴子,蓬亂的頭發(fā),他們從不洗澡,不刮胡須,憔悴的臉上掛著的笑容比眼淚更令人心酸。
真正成就利特爾的輝煌的是華爾街的第一次大牛市,而這次牛市的到來源于安德魯·杰克遜政府的金融政策。
杰克遜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總統,他家境貧寒,從小喪父。他學習的專業(yè)是法律,并于1788年移民到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在當時,那里僅僅只有幾座小木屋。作為一個律師,他很快發(fā)達起來,并購置了大片地產。當大量的人遷居到田納西州中部人口稠密的鄉(xiāng)村時,這些地產的價格飛速上漲??墒怯捎谝还P地產賬務出錯,杰克遜發(fā)現自己要對另一個人的債務負責。處理這個案件花了他10多年的時間,由此,他產生了一種對投機、債務以及紙幣的終生恐懼。
當他在1829年成為總統的時候,杰克遜的金融政策很簡單:盡快還清國債,關閉第二美國銀行。他非常憎恨這家銀行,因為它是美國東部“金錢權力”的象征。第二美國銀行在美國經歷了1812年戰(zhàn)爭期間近乎災難性的財政困境之后,由國會在1816年授權建立。但是,像漢密爾頓的美國銀行一樣,該銀行的許可證規(guī)定期限是20年,到杰克遜時,需要對它進行續(xù)批了。
這家銀行在開始階段經營不善,但當費城銀行家尼古拉斯·比德爾①在1823年接管后,它很快就發(fā)展成為全美最大最有實力的銀行。因為它是由國會授權的,所以它是唯一一家可以跨州經營的銀行。作為聯邦政府的財政代理,它在全國的主要城市都有分支機構,它發(fā)行的銀行券②在全美都可以流通。
比德爾是一位特殊人物,是美國本土產生的最偉大的銀行家之一。他在13歲時就完成了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學位所需的所有課程,但由于他的年紀太小,學校拒絕給他頒發(fā)畢業(yè)證書。于是他就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在那里用了兩年的時間獲得學士學位。在15歲時,他作為畢業(yè)生代表作了畢業(yè)演說。
當杰克遜成為總統的時候,比德爾可能是全美第二號有權勢的人,許多人認為總有一天比德爾自己也會競選總統,但是他的成功之處在于他恰恰沒有這么做。比德爾的貴族式行為方式(比德爾家族是費城最顯赫的家族之一)使得杰克遜對他和他的銀行非常反感。但是,在1836年銀行的許可證到期之前,杰克遜并不能拿它怎么樣。同時杰克遜將注意力放在削減國債上。此時美國有了大量的財政盈余,因此,在各資本市場交易的聯邦政府債券數量在穩(wěn)步減少。因為美國銀行負責聯邦政府債券的發(fā)行,所以債券數量的減少也就意味著銀行的權力被削弱。州政府債券、運河公司和第一批鐵路吸收了聯邦政府不再需要的資金,但是由于市場上證券供給的大量減少,加劇了人們對剩余證券的需求,從而抬高了這些證券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