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像《原形畢露》這樣的電影能夠做到大雅大俗?是因為有了社會主義社會。正是社會主義社會,給這樣偉大的文化藝術開辟了生存空間。不是說資本主義社會就完全沒有這樣的藝術,有,但少,只能靠少數(shù)藝術家、天才來突破。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不需要作家有多么大的天才,國家的文藝體制能保證成批生產(chǎn)這樣的作品。如果你覺得這樣的作品好,像這樣的朝鮮電影你可以到網(wǎng)上去尋找,很容易找到,像《看不見的戰(zhàn)線》、《在陰謀者中間》等等一大堆。那里面的臺詞我們這一代人都能背下來:“你拿的什么書?”“歌曲集。”“什么歌曲集?”“阿里郎?!薄@是特務對暗號。我們那時候都可以用電影里的臺詞開玩笑,到這種深入人心的程度,這才是真正的“韓流”?!耙荒陹耆俟し职 ?,這都是電影里面的臺詞?,F(xiàn)在韓劇這么火,沒看見誰背韓劇里面的臺詞,看完都說韓國人可憐,喝個破牛肉湯要演半個小時,表示這個國家很富裕。
社會主義社會的文化空間創(chuàng)造的這種文學藝術,綜合了我們文學概論上所講的文學的諸種功能。文學要有思想性,有藝術性,有娛樂性,有教育性,有認知性。它融幾大功能為一體,看這樣的電影得到的收獲是多方面的:思想是健康的,同時你覺得情節(jié)跌宕起伏;它的人物塑造給你帶來了愉悅,帶來了美感。當我們不知道那個女特務是壞人時,說不定很多觀眾還會喜歡她呢。這個朝鮮大夫長得真漂亮,而且還沒結婚,很多人可能會喜歡她。同時它又具有認知性,通過這個1970年拍的電影,你可以看到朝鮮六十年代的社會。一個國家的文學作品,可能會自覺不自覺地美化自己的國家,我們就算給它打個折扣,也可以看到六十年代朝鮮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什么樣的,比那個時候的中國生活水平要高。
就不要說韓國了,韓國真是饑寒交迫,全家人穿一條褲子,極為常見。我在韓國看過話劇,演戰(zhàn)后韓國的發(fā)展經(jīng)歷,韓國五六七十年代就窮成那個樣子,兩個小孩可以為了半包香煙而動刀子。而那時候社會主義的朝鮮在世界范圍內,無論在人權還是福利上,都是站在制高點的國家。幾十年過去了,蝸牛也會往前爬啊,朝鮮再窮能窮到什么程度?韓國人最恨我的一句話就是:我問韓國人朝鮮吃什么?我說你們天天罵朝鮮,你們不就是每天吃米飯泡菜、泡菜米飯嗎?從早到晚泡菜、米飯、大醬湯,你們老說朝鮮生活不好,難道他們每天光吃米飯不給泡菜,或者是光吃泡菜不給米飯?我想象不出北朝鮮窮到什么程度啊。你們韓國監(jiān)獄里的犯人吃什么?是不是跟你一樣???那你還有什么可吹噓的呢?你們三天兩頭都是吃這些,家家冰箱打開,裝滿了各種泡菜。十幾種泡菜,腌蘿卜——大蘿卜、小蘿卜、青蘿卜、紅蘿卜、胡蘿卜,趙麗蓉說的“蘿卜開會”。你們還恬著臉埋汰人家朝鮮,我想象不出還會糟到什么程度!
我們通過這部影片可以看到一個社會。在這樣的影片里,二十世紀最先鋒、最前沿的一些藝術,諸種因素融合在一起。這部電影有懸念,很吸引人。這里面有歷史,故事發(fā)生在現(xiàn)在,但它講了戰(zhàn)后以至戰(zhàn)前的歷史,用了回溯的方法。這部電影顯然有政治因素,但有政治就沒有人情嗎?它有濃濃的人情味。我們小的時候看朝鮮電影,都知道朝鮮電影是很有人情味的,看朝鮮電影動不動就要準備哭,這是一個民族的特點。這里面有生產(chǎn)內容,它的鋼廠,正在生產(chǎn)一種特殊的鋼。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和政治都結合在一起,驚險與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日常生活里面有危險,但是因為有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有危險,但人們又不用戰(zhàn)栗、不用恐懼,人民是有安全感的。所以這部電影里的人民生活過得很好,即使知道有壞人,也不驚慌失措。
我們現(xiàn)在不講階級斗爭,但我們沒有安全感。講階級斗爭的時候恰恰是有安全感的。我小的時候就有安全感,我認識的周圍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安全感。絕不用擔心自己的錢存到銀行里就可能沒有了,即使你犯了什么錯誤也不用擔心,比如你填表填錯了,放心,不會有任何損失,有關部門會給你糾正的。萬事無憂!當然我們也應該看看萬事無憂是不是也有缺點,萬事無憂使人民沒有安全意識了,以后肯定出大事。這是個問題,但是有安全感,那是事實。這部電影雖然是演朝鮮的生活,但是它也涉及到境外。這里面有美國人、有韓國、有東方、有西方的因素,所有這些因素在這部影片里,都統(tǒng)一于“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之下。朝鮮這個國家雖然講的是主體思想——今天我還特意拿了一本金正日寫的《主體思想》,一位企業(yè)家朋友送我的——但這個主體思想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發(fā)展,其中很多都是毛澤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