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6】月夜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作者:楊瑩驊


那千絲萬縷的憂愁像春蟬吐絲一般,凝結(jié)成一顆晶瑩的淚,滴落在月下石板的幽幽青苔上。

帝里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

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李清照 《怨王孫/憶王孫》

那日替他準(zhǔn)備好行囊,送他走過柳蔭深深的院子時,她有太多的話想對他說,似乎每一句都藏著一份情,每一句話都那么重要,仿佛是一次生離死別。因為太看重他的遠足,竟不知該從哪一句說起才好,所以她只好沉默。他也不執(zhí)一語,彼此越是沉默,心里越是洶涌澎湃,只要一個眼神,竟勝過千言萬語。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離別的情緒未消,又添惆悵。她尚無兒女,不必操勞做母親的心。她住在趙府的屋子里,墻上的每一塊磚,屋頂上的每一片瓦,回廊上的每一根柱子,甚至連院落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樹,都烙著一個“趙”字,就連她本人也姓了趙??墒撬@個趙家人,并不是趙府每一個都?xì)g迎的。

出嫁女子的寂寞凄楚千古以來從未停息,像一股渦流不知卷走了多少新婦愁緒難耐的淚。李清照是自我的,是天真的,她不在乎“對老人唯命是從”的那些禮節(jié),家就是家,一個可以任由她自由表達情感的地方??伤?,她嫁給了趙明誠從此就是趙府的人,趙府的規(guī)矩像一座山一樣壓制著她的靈性。趙挺之就是趙府的天,他見不慣李清照詩人般的高傲,于是處處挑剔。以至于在趙明誠不在的日子里,她不得不與這片天妥協(xié),降低她自恃高貴的身姿。于是,小樓底下,總有一個身影虔誠向月亮許愿,只愿遠方的趙明誠快快回來,為她撐起一把小傘,遮住頭頂?shù)娘L(fēng)雨。

那是一個寒食前夕的傍晚,一塊長滿青苔的青石板上,一顆顆晶瑩的水珠站立在柔軟的苔葉上。漫漫長夜,青石板折射出一顆一顆的亮光,繁星點點的樣子,恰似天上的銀河。輕輕踩踏著如泥的青荇,一股難言的憂傷陰柔落在她的心坎上。她輕聲嘆了口氣,默默地坐在瑩澤的露水旁。露水沾濕了她的衣衫,輕輕地貼在她細(xì)膩的皮膚上,這般溫柔除了慈愛的夜能給予,還能有誰呢?

重門深院,藏著女兒蛻變的憂愁。自從過了“上頭”儀式以后,幾年以來都過著宅居的生活。女子嫁予他人后,就如龕里的玲瓏鳥,漸漸被愛情的甜蜜灌醉,嬌嫩可愛,不再歌唱。等到有一天突然從破碎的罐子中醒來時,才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的歡愉再也回不來了,自己也無力振翅飛翔。她還記得剛滿十四歲那年的寒食夜,她榮耀地接受“上頭”:用簪子將長長的頭發(fā)束起來,從此不再輕易出游。

她自知自己美好且自在的年月就快被教條的古訓(xùn)捆成高高的發(fā)髻,她不想還沒看盡繁花的巷陌就被鎖進深靜的閨閣中,那不是她想要的,她渴望墻外的歡聲笑語、稀奇古怪的玩物,還有齊魯大地旖旎的自然風(fēng)光。外面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太多太多的渴望。

她還記得那年中秋,沉香裊裊。她對鏡梳妝,伯母為她上頭……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那一年,她別出心裁地坐在自己用鮮花和藤蔓裝飾的秋千上,純潔的眸子望著邃藍的天空,宛如天邊的仙女。

那一年,她羞澀狼狽地逃下秋千,金釵落地,似青梅的俏臉蛋兒卻悄悄藏進了他的心里。

那一年,在別院的秋千旁,她坐在浸潤的青石板上,感受到一陣一陣心底襲來的涼。他將去遠方,在那個令她陶醉的甜蜜日子里,無法阻攔,無法挽留。在這個熟悉而陌生的大宅院里,她只愿一個人虔誠地等候到天亮,她放下白晝的堅毅,只對月亮訴說心事。月光靜靜地瀉在趙府的院落里,映白了梨花。那些在朱門前說不出的千絲萬縷只有在此時,才肯把綿綿相思揉進淚珠。

當(dāng)時,趙明誠還在府里,翁舅就對李清照的瀟灑性格予以過斥責(zé),她本就不是死聽教條的文弱女子,面對翁舅的不滿,她當(dāng)然要為自己辯護。越是辯護就越被視為無理,無奈,多虧趙明誠在母親面前為李清照說好話,李清照才得以在婆婆那里留住良好印象。可現(xiàn)在,趙明誠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在趙家的庭院里,事前事后都不如明水的家中自在,總像被人鎖住了腳踝。失去了趙明誠庇護的李清照像暴露在烈日下的潤泥,漸漸從心里萌發(fā)出龜裂的口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