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戰(zhàn)壕和山洞都在噴吐著火舌,與此同時,后方遠程火炮也開始進行地毯式轟擊。
十二個小時之后,戰(zhàn)場上已到處都是日軍尸體和坦克殘骸。97式戰(zhàn)車怎么樣,在這種摧枯拉朽的猛擊下亦難幸免。
不服不行。
這就是羅卓英在上高用來兜底的決戰(zhàn)兵團,也就是著名的第七十四軍。
決戰(zhàn)兵團的火力組合令人折服
此前,蔣介石統帥部決定在西南成立兩支戰(zhàn)略軍(又稱“攻擊軍”),作為可直接調配的機動部隊。
除武器和兵員優(yōu)先供給外,戰(zhàn)略軍與普通軍最大的差別,就是學習日本軍一級的建構,配備了相當于一個師的特種部隊。
一共就兩個名額,杜聿明第五軍毫無爭議地拿走一個,剩下來的大家都在搶,幾乎把頭都要搶破了。
有四個師進入海選名單,里面又以第十八軍和第七十四軍旗鼓相當。
論資歷,第十八軍是老字號,早在中原大戰(zhàn)前就有了,第七十四軍直到抗戰(zhàn)初期才在上海建立,再怎么算,都只能說是小弟弟。
論戰(zhàn)功,第十八軍無論在內戰(zhàn)還是抗戰(zhàn)中都以善戰(zhàn)著稱,一個“血肉磨坊”把日軍老牌師團都磨得沒了脾氣,不過也唯獨在這一點上,第七十四軍卻有后來居上的氣勢,特別是萬家?guī)X大捷,已經顯示出了戰(zhàn)略軍的雛形。
什么叫“戰(zhàn)略軍”,決不能是有它不多,沒它不少,而是要有它沒它大不一樣。簡單點來說,不管薛岳的指揮多么高明,假如沒有第七十四軍,萬家?guī)X即便圍住第一〇六師團,要想打漂亮了也很困難。
蔣介石反復思量,在第七十四軍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得到消息后,全軍上下歡聲雷動。
蔣介石的眼光不錯,需要指出的是,這支軍隊是在上高會戰(zhàn)前才被冠以“戰(zhàn)略軍”的,根本還沒來得及按待遇整補。
第七十四軍能取得如此神速的進步,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王耀武,對第七十四軍來說,他是比張靈甫還要重要的人物。
什么都不靠
王耀武,山東泰安人,畢業(yè)于黃埔第三期,時任第七十四軍軍長。
民國年間,軍校遍地,武人到處都是,要想在軍隊混出名堂,就得有點自個兒的絕活,所謂“蝦有蝦路,蟹有蟹道”是也。
比如有的人靠資歷,某某年起就做革命黨人,或者某某年給孫總理他老人家打過工。又比如有的人靠關系,投了哪幫哪派,正好投的這幫這派得了勢。再不濟的,還可以靠運氣:子彈老是打不著你,但卻專門朝著你的上司腦袋上撞
可是王耀武什么都不靠,他一路升遷,只靠軍功。
當然,更現實的問題是,就算他想靠也很難。要知道,王耀武要資歷沒資歷,要關系也沒什么了不得的關系,橫過來豎過去,不過是個黃埔三期生。
在黃埔學生中,高一期就要壓死人,多少黃埔一期兩期的還在下面慢慢爬哩,你不苦干硬干拼命干怎么行!
內戰(zhàn)時期,王耀武有一次在江西宜黃被紅軍包圍。蔣介石傳下令來,讓其棄城而走,但他一直守著城,守了整整一個月都未被紅軍攻破,幾乎算得上是一個軍事奇跡。
蔣介石也很好奇,就特命召見他,問他為什么有令都不突圍,當時到底是怎么想的。
王耀武老實作答:“圍成那個樣子,根本就突不出去??!與其出城失敗而亡,不如在城里守到最后,而且宜昌是戰(zhàn)略要點,失守后很難再奪回來,因此我就下了寧死也不放棄的決心?!?/p>
召見以前,王耀武不過是一個團長,召見之后,他便成了旅長。
能拼命當然不是王耀武唯一的優(yōu)點,因為黃埔精神幾乎就是拼命精神,大家都在拼,所以他還得會點別的。
應該說,王耀武的治軍和指揮才能在黃埔生中也是很突出的。
蔣介石給他的那個旅,其實是個補充旅,戰(zhàn)斗力本來一般,但王耀武任旅長后,忽然變得厲害起來。
從淞滬會戰(zhàn)開始,王耀武與剛剛建立的第七十四軍結緣,并從此與這支部隊無法分開,直到取得萬家?guī)X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