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是任正非工作的第一站,也是他傾注了十幾年青春、全部期望的地方。然而,軍旅生涯除了給任正非以經驗、技術方面的鍛煉外,最大的收獲是讓他明白了得失的內涵。
任正非的第一份與技術沾邊的工作,也是在軍隊時打下的底子。
任正非在部隊積累了通訊技術經驗,他的戰(zhàn)友們,這些從事通訊工作的戰(zhàn)士們,也將在未來的日子里,作為通訊人才,分配到全國各地的通訊管理崗位。這種深厚的人脈關系,為日后華為的發(fā)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粉碎“四人幫”以后,已經32歲的任正非終于看到了曙光。
“因為我兩次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合乎那個時代需要,突然一下子標兵、功臣……部隊與地方的獎勵排山倒海式地壓過來。我這人也熱不起來,許多獎品都是別人去代領回來的,我又分給了大家?!钡谝淮问艿街匾?,第一次有苦盡甘來的感覺,無論什么時候回憶,任正非都是如初戀般甜蜜。
在部隊黨委的直接關懷下,部隊未等任正非父親平反,就直接去為了查清他的歷史進行外部調查,否定了一些不實之詞,并把他們的調查結論,寄給任正非父親所在的地方組織。任正非終于入了黨,后來又出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任摩遜把任正非與黨中央領導合影的照片,做了一個大大的鏡框,掛在墻上,全家都引以為豪。
“我為老一輩的政治品行自豪,他們從牛棚中放出來,一恢復組織生活,都拼命地工作。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計榮辱、愛國愛黨、忠于事業(yè)的精神值得我們這一代人、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學習。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挫折,但一個人為人民奮斗的意志不能動搖?!比握峭ㄟ^講解父親的革命故事,把自己的道德品質也拉上了一個高峰。
而他的第一個人生高峰,也很快到來了。1978年3月,任正非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6000多人的代表中,僅有150多人是35歲以下,其中就有33歲的任正非,同時他也是軍隊代表中少有的非黨人士。
高峰之后,等待他的是一次深深的打擊,又一次徹底的“背叛”。
“我有幸在羅瑞卿同志逝世前三個月,有機會聆聽了他為全國科學大會軍隊代表做的講話,說未來十幾年是一個難得的和平時期,我們要抓緊全力投入經濟建設。我那時年輕,缺乏政治頭腦,并不明白其含義。過了兩三年大裁軍,我們整個兵種全部被裁掉,我才理解了什么叫預見性的領導?!?/p>
任正非的這段回憶,如今讀起來平平無奇,但細細體味,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酸楚。
那時他已經年近不惑,最好的青春和熱情都貢獻給了部隊,在絕望中苦苦尋找到希望,并以為把它攥在手里時,卻發(fā)現仍然不過是一個美麗的泡泡。
早在1975年,鄧小平在領導軍隊整頓工作的過程中,就曾預見性地指出,軍隊問題的解決要從“消腫”切入。從1981年到1984年,辦事果敢的鄧小平頂住各方面的壓力,部隊精簡裁掉200多萬人,任正非就是其中之一。
從大的歷史背景來看,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轉折點,只有扔下包袱,才能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經濟建設上。那時候高達600萬人的部隊,就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戰(zhàn)士轉業(yè)支援地方建設是那時候的主旋律,基建工程兵2萬人集體轉業(yè)到深圳,幫助深圳搞建設,這一舉動酷似王震將軍當年領導的隊伍去墾荒發(fā)展生產。
對于已經是技術尖兵、對部隊做了貢獻、在軍內外名聲風靡一時的任正非來說,部隊是不想讓他走的,《軍人總裁任正非》一書寫道:“由于任正非是部隊里的技術骨干,部隊非常希望留住他。”任正非更不想離開。但大勢已定。
報國之愿、仕途生涯就此終結。前半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徹底作廢。
“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就是把別人的勞動成果作廢?!边@不僅是名言,更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