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被動的市場與歷史的暗流(1)

公司的力量(中國篇) 作者:薛金福


1895年3月24日下午4時,經(jīng)過三輪唇槍舌戰(zhàn)、據(jù)理力爭的中日談判,憂心忡忡的李鴻章步出春帆樓,乘轎返回驛館。就在轎子快抵達驛館時,一名日本男子從人群中突然躥出舉槍朝李鴻章射擊。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官服,當場昏厥過去。所幸子彈未擊中要害,李鴻章不久便蘇醒。歷經(jīng)大清幾十年風雨飄搖,73歲的李鴻章異常鎮(zhèn)靜,囑咐隨員保存好斑斑血衣,不禁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第二天,清政府來電慰問李鴻章傷勢,指示應趁“彼正理曲之時,李鴻章?lián)Y與爭,或不至終秘不與?!崩铠櫿卤淮毯?,國際輿論嘩然,日本顧及歐美列強干涉而以退為進。28日,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到李鴻章的驛所,告之日本天皇已下令停戰(zhàn)時,李鴻章不禁喜出望外,身中一槍換來停戰(zhàn),亦萬幸。

然而,當伊藤博文亮出貪婪的“和約”底稿時,李鴻章愕然。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簽訂了繼《南京條約》后最為喪權(quán)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伊藤博文點名要“頭等全權(quán)大臣”李鴻章與日談判,李鴻章被推到歷史的風口浪尖。賣國恥辱,遺臭萬年,李鴻章發(fā)誓“終身不履日地”。兩年后他出使歐美各國回來,途經(jīng)日本橫濱換乘輪船,李鴻章不愿登岸也不愿換日本小船擺渡。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架了一塊木板,75歲的老人毅然決然地蹣跚著挪過,海風呼嘯,凄涼若秋風。

然而歷史跟李鴻章又開了一次玩笑,1901年9月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恥辱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和談前,朝中無人,李鴻章奉旨回京和談。上海臨別盛宣懷時,李鴻章老淚縱橫低聲說道:“和議成,我比死”。在簽字回來后,李鴻章再一次大口地吐血。不久,李鴻章在京城郁郁而終,“兩目炯炯不瞑”。

李鴻章去世的第二年,吳汝綸東游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李鴻章當年談判時坐的凳子竟都要比日本人矮半截。奇恥大辱,今日讀史,悲憤交加!

李鴻章,這個被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頂著歷史的罵名,耗盡最后一滴血與列強噩夢般地周旋。大清王朝最后一位衛(wèi)道者倒下,凄涼秋風掃過紫禁城,金鑾大殿搖搖顫抖,愛新覺羅氏毛骨悚然。

中日甲午一戰(zhàn),李鴻章苦心經(jīng)營20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也標志肩負匡扶大清重任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

與敗給西方列強相比,甲午戰(zhàn)敗,舉國上下雖敗不服、恥辱縈繞。

要知道在此之前,從大唐到清朝,日本一直向中國學習文字、科技、經(jīng)商、習俗等文明。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日本是中國的學生,中國人也不屑地稱呼日本為“倭”,帶有“低人一等”的貶義。在中國遭遇英國發(fā)動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鄰國的日本也未能幸免。1853年,日本遭遇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里“黑船叩關”,與中國一樣被迫打開國門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就在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1894年5月,漢陽鐵廠已經(jīng)試產(chǎn)成功,而日本八幡制鐵所(后來日本最大鋼鐵公司新日鐵的前身)的投產(chǎn)已經(jīng)是甲午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的事情。經(jīng)過幾十年的洋務運動,中國已經(jīng)創(chuàng)建了一批實力雄厚的軍工、民用企業(yè),并且能夠自主研制槍炮、戰(zhàn)艦等現(xiàn)代武器。至少中國還有李鴻章耗盡畢生心血創(chuàng)辦的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