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并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p>
早期的印度文明誕生于印度河畔——和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一樣,這里的哈拉巴社會以農(nóng)業(yè)為主。每年,喜馬拉雅山和興都庫什山的雪水攜帶大量沙泥,在這里沉淀下富含養(yǎng)分的土壤,成為農(nóng)業(yè)社會的必需條件。很可能在公元前5000年前,印度古人便開始栽培棉花?! ?/p>
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德拉維人建立了一個復雜的社會,統(tǒng)治印度河流域直到公元前1900年才開始衰落,是為哈拉巴社會?! ?/p>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西北方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向印度河流域遷徙。這個以畜牧業(yè)為主導的民族,逐漸向東和南方向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在印度形成了20多個國家——史稱印度次大陸的“十六國時代”。雅利安社會下,還形成了影響深遠、直到現(xiàn)在還沒完全解除的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前兩種是統(tǒng)治階級,后兩種是被統(tǒng)治階級?! ?/p>
印度的恒河流域南部,即孟加拉灣的北岸,于公元前7世紀建立了以摩揭陀為中心的國家,后在公元前4世紀,往西北擴張成為難陀王朝。而此時正處于波斯帝國的擴張時期,強大的波斯人從居魯士立國后,于大流士一世時期向東方控制了印度河流域,時間近兩個世紀——但在波斯寬松的民族政策下,印度河文明仍然得到了發(fā)展,并且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tài)。
不過,這里小國林立,是一盤散沙,并不是統(tǒng)一的印度民族?! ?/p>
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滅亡了波斯之后,向東把版圖擴張到印度河流域。因此,公元前327年至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與印度文明發(fā)生直接對話?! ?/p>
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東征軍挾滅波斯之余威進入印度河流域文明區(qū)后,迅速收編了許多小國,直到殺至真納河東遇上波拉伐斯時,才算遇上一個可以較勁的印度國家。
波拉伐斯遠不及波斯,但在古印度時期算是個強國,有步兵3萬人、騎兵4萬人,并有戰(zhàn)象200頭。從兵力上看,與東征軍相當?! ?/p>
但在軍事巨人亞歷山大面前,這些力量很快便被瓦解。印度河以西地區(qū)并入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走后,在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留下了一支軍隊。隨后,印度的月護王率領當?shù)厝嗣衿鹆x,趕走了馬其頓人,并向東推翻了恒河流域的難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定都華氏城?! ?/p>
像吹氣球一般在10余年間迅速擴大10多倍的馬其頓帝國在亞歷山大死后,很快陷于主將之間的紛爭之中。大約在公元前305年或在公元前307年,紛爭主角之一塞琉古在底格里斯河畔建造塞琉西亞城。公元前305年,塞琉古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北的巴克特利亞。緊接著,向東進入印度?! ?/p>
此時,孔雀王朝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印度半島上除了南端以外的地區(qū)。塞琉古率軍直入印度,一路殺到國都華氏城下。但此時的塞琉古軍費拮據(jù),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所以沒能一舉攻下華氏城——并且還吃了敗仗。
約兩年后的公元前303年,雙方簽訂和約,塞琉古把印度河流域以西的大部分土地割給孔雀王朝,而作為象征性的回報,孔雀王朝給了塞琉古500頭戰(zhàn)象。塞琉古所割讓的土地,約為今天的阿富汗、印度河以西的部分伊朗疆界。
孔雀王朝時期,東方的中國正處于漢朝,加上西方的古羅馬帝國,三者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 ?/p>
阿育王時代,孔雀王朝發(fā)展到全盛時期。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阿育王死后不久,帝國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個國王被推翻。從此,印度半島不斷遭受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大夏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侵入印度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在貴霜帝國時期,從印度河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的地區(qū),均歸貴霜帝國控制?! ?/p>
在阿拉伯帝國全盛時期,印度也在其控制范圍之內,并且發(fā)生了一件對現(xiàn)今世界影響巨大的事件——阿拉伯數(shù)字的傳播?! ?/p>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印度的哈拉巴社會出現(xiàn)了銘文記數(shù)法,經(jīng)過2000多年的演變,接近公元元年時,有兩種數(shù)碼通行:卡羅什奇數(shù)字和婆羅門數(shù)字。公元3世紀到5世紀,西北部旁遮普地區(qū)的數(shù)學水平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約公元700年,強大起來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印度,發(fā)現(xiàn)在旁遮普地區(qū)有著驚人的數(shù)學水平?! ?/p>
公元771年,印度北部的數(shù)學家被抓到了巴格達,從此,阿拉伯人將這些起源于印度的數(shù)字學說融會貫通,傳入西班牙。公元10世紀,又由教皇傳入歐洲其他國家。至于傳入中國時,已是13世紀到14世紀,但由于當時中國有“籌碼”這一數(shù)字,所以阿拉伯數(shù)字并沒有得到推廣,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真正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