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 企業(yè)家(1)

資本主義萬惡嗎? 作者:(英)哈里·賓厄姆


風險

招募青年參與探險之旅,報酬微薄,環(huán)境酷寒,將有數(shù)月不見天日,旅程中時有危險,無法保證安全。然一旦成功,必將獲得無上榮耀與認可。

——歐內(nèi)斯特·沙克爾頓于1914年發(fā)布的招募廣告

一切始于性格。性格與風險。

風險多種多樣。風險時時出現(xiàn),又轉瞬即逝,很可能我們多數(shù)人根本都來不及注意。偶然偷聽到的只言片語;某個咄咄逼人的客戶的雄偉計劃;某人的離世;某個想法;某次喉嚨不適。

多數(shù)人,包括我自己,總在尋求溫馨舒適的生活。暴富固然好,但我們早已心知肚明,金錢買不來知己良友。動物易獵得,但想博他人一笑則難矣。我們對安定生活——定期發(fā)工資、有一座安樂窩、積蓄無被盜之虞——的追求并非急不可耐,我們也可以任勞任怨地埋頭苦干一周,然后在周末出海游行兩天。但我們確有這樣的追求,想要一切求穩(wěn)。詩人菲利普·拉金將這種追求喻為“蟾蜍”:“它的臀部……重得像惡運,冰得像霜雪”。1這只蟾蜍盤踞在我們心頭,時常拷問我們?nèi)绻Y產(chǎn)投盡、收入敗光會有何感覺。它會問我們,假如某一天,我們在酒吧里和舊友重聚,看到他們工作穩(wěn)定、前途無量,而自己卻為自己當初自作聰明、過于樂觀的宏偉藍圖嘗盡苦頭,我們介時會有何感想。同樣,風險時時出現(xiàn),卻又轉瞬即逝。由于我們從未細心注意,即便它與我們擦肩而過,我們也毫不知曉。

在庸庸眾人中間,可能總有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特立異行的人。他們不是戰(zhàn)勝了內(nèi)心的蟾蜍,不是掙扎許久之后制服了這只猛獸,而是內(nèi)心本就不存在所謂的蟾蜍。威廉·諾克斯·達西2生于1849年,家境優(yōu)越。他畢業(yè)于精英公立中學威斯敏斯特學校。學校周圍便是錯落有致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自1066年以來,每任英國國王都在這里加冕登基,十七位國王長眠于此。1866年,威廉的父親破產(chǎn),攜全家遷往澳大利亞,從頭做起。最終他們在中昆士蘭州的羅克漢普頓定居。如今羅克漢普頓已不再是荒蕪之地,但當初對他們來說可是離家萬里,再難聽到教堂的鐘聲轟鳴。

年輕的達西子承父業(yè),進入家族企業(yè)從事法律工作。在殖民地,已經(jīng)小獲成就的他似乎也要終其一生為“蟾蜍”所累。然而,在1882年陽光明媚的某一天,達西的辦公室進來了三兄弟。三人皆為壯實漢子,在當?shù)赝诘V,剛從當?shù)劂y行出來,便一路奔赴這里。他們帶來兩樣東西:一個故事和一塊石頭。故事很簡單,三言兩語就講完了。這仨人——弗雷德里克·摩根、埃德溫·摩根和托馬斯·摩根——原本在迪谷勘探銀礦,但一直無功而返。我們現(xiàn)在知道,那兒根本沒什么銀礦。有一個版本的故事是說,他們回城路上,埃德溫人有三急,于是去營地外小便。期間,他不禁注意到一大塊樣子格外特別的黑石頭。這塊石頭是從山坡上滾落到谷底的。埃德溫是個粗漢子,本身又是開礦的,一時興起便揚起鎬頭砍向石頭。他原也沒多想,只覺得石頭本就應該被砸,鎬頭本就是砸石器具,于是便揮鎬而下。不料一塊碎石蹦出,金光閃閃。這塊石頭——至少看起來如此——滿含黃金。

摩根兄弟堅信他們撞上了金山,覺得這幾乎已經(jīng)是確鑿無疑的事了,但也自知他們需要外部幫助。一是法律上的幫助,以便他們能全權所有這座金山。二是財政上的幫助,以便能籌集資金,對這項發(fā)現(xiàn)加以利用。三是技術上的幫助,以便能碎山成石、煉石成金。四是商務上的幫助,以便能招募員工、解決運輸、推廣營銷。他們首先直奔了銀行,然后就趕到了達西的辦公室。(在此也許有必要注意,此故事版本諸多,但都大同小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