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刷牙以外,孩子的飲食對牙齒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當然,糖是罪魁禍首。牙齒接觸糖的時間越長、越頻繁,牙齒空洞的危險越大。這意味著如果在食用大量餅干以后立即刷牙,實際上對牙齒沒有傷害;但發(fā)粘的焦糖、太妃糖、口香糖或水果干會停留在口腔內或讓牙齒很長時間處在含糖的環(huán)境中,所以會造成更大的危害。應該盡量避免孩子食用這些發(fā)粘的含糖食物,尤其在兩餐之間的點心時間。
乳牙較恒牙易患齲,這與乳牙的結構特點(牙列中有生理間隙易使食物滯留)、礦化程度(礦化程度低,耐酸力差)、飲食結構(多為軟質食物,粘稠性強,含糖量高,易發(fā)酵產酸)以及生活習慣(睡眠時間長,口腔處于靜止狀態(tài),唾液分泌減少,自潔作用差,有利于細菌繁殖)等因素有關。
乳牙齲齒的特點是患齲率較高,在7~8歲時達高峰,而且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齲,發(fā)病時間早。在口腔內的多數乳牙常同時患齲,也常在一個牙的多個牙面同時患齲。乳牙齲齒的發(fā)生速度快,且自覺癥狀不如恒牙明顯,常易被家長忽視。而且不少家長對乳牙齲齒本身就不夠重視,認為反正要換牙的,采取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其實乳牙蛀了的危害并不亞于恒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影響生長發(fā)育。
嬰幼兒時期是生長發(fā)育的旺盛期,健康的乳牙有助于消化功能的進行,有利于生長發(fā)育。良好的咀嚼功能還給頜、顱底等軟組織以功能性刺激,促進其血液、淋巴的循環(huán),增強其代謝,進而有助于頷面部的正常發(fā)育。
(2)恒牙萌出異常和排列不齊。
乳牙的存在為繼承恒牙的萌出預留間隙。若乳牙因鄰面齲致兩牙之間的間隙變小,或因齲齒嚴重而過早喪失,鄰牙發(fā)生移位,繼承恒牙間隙不足而位置異常,排列不齊。乳牙過早喪失可使恒牙過早萌出,影響恒牙牙胚,使牙胚的釉質發(fā)育不全。此外,乳牙對恒牙的萌出有一定的誘導作用。若第二乳磨牙過早喪失,第一恒磨牙失去誘導面,常發(fā)生近中移位或近中傾斜。
(3)不利于正常發(fā)聲。
嬰幼兒期是孩子開始發(fā)聲和學講話的關鍵時期,正常的乳牙列有助于正確的發(fā)聲。如果乳牙,尤其是切牙的大面積齲或過早喪失就不能正確地發(fā)唇齒音。